提供偏遠資優生適性教育 高市首創跨校遠距共學計畫

提供偏遠資優生適性教育 高市首創跨校遠距共學計畫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蔡孟妤高雄22日電)高雄市教育局與屏東大學合作「資優學生獨立研究跨校遠距共學計畫」,首創透過跨校遠距共學,協助偏鄉未設資優班學校資優生有優質教育環境,經1年籌畫與實際教學,今天舉行成果發表會。

為提供高雄市資賦優異且有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公平且均質的學習機會,以開展其潛能,高雄市教育局委託國立屏東大學侯教授雅齡建構資優學生同步遠距教學模式。

「資優學生獨立研究跨校遠距共學計畫」今天在鳥松區大華國小舉行成果發表會。教育局副局長黃盟惠致詞表示,高雄市積極確保每名資優學生都有機會接受適性教育,他們就像一顆珍珠,透過此項計畫不被遺落,未來更能發光與發亮。

教育局表示,民國112學年度有高雄市3所設有資優班的學校參與,分別為大同國小、正興國小與莒光國小,及3所沒有資優班但有資優學生的學校,分別為文賢國小、三埤國小與大華國小參與,協助學校在獨立研究課中採同步遠距教學。

遠距共學模式為設有資優班的學校進行實體上課,未設資優班的學校由1名資優學生與1名合作教師在線上進行混成學習,同步進行獨立研究特殊需求課程。

侯雅齡說,這項計畫即是為偏遠地區資優生,啟動新科技融入資優教育服務型態,同時採跨校實施資優課程,支持資優學生發揮潛能。除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上作適當安排,也針對資優學生的性向、優勢能力、學習特質及特殊教育需求訂定。

大華國小學生許右蒽二年級即被鑑定為資優生,四年級在莒光國小老師張培卿的遠距課堂上,每週與莒光國小的3名同學同步學習2節課,學習成效顯著。

右蒽媽媽表示,對比三年級時的外聘一對一教學,許右蒽今年學習狀況明顯提升。大華國小校長莊明廣表示,參與資優鑑定的學生數量大幅增加,期盼未來高雄資優人才的培育不會有「遺珠之憾」。(編輯:黃世雅)1130522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