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錦蛙入侵 台江國家公園4年移除逾4000隻

亞洲錦蛙入侵 台江國家公園4年移除逾4000隻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29日電)外來種亞洲錦蛙入侵快速擴張,蛙鳴宏亮,台江國家公園2018年首度記錄,2020年起4年來共移除逾4000隻,尤其雨後夜晚達到高峰,1個晚上最多可抓到約300隻。

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亞洲錦蛙外型雖有點可愛,但蛙鳴宏亮,擾人安寧,又擁有驚人適應力及繁殖力,1隻雌蛙1次可下5000個以上蛙卵,若不抑制,短時間就會大爆發。

台江國家公園2018年首度記錄到亞洲錦蛙,2019年起監測移除及族群抑制,台江處統計,2020年移除1176隻,2021年1141隻,2022年997隻,2023年898隻,4年來共移除4212隻,讓園區數量控制在1000隻以下,目前主要分布於城西防風林。

台江處人員說,亞洲錦蛙擅於隱匿,只能利用覓食或繁殖時捕捉,尤其是在雨後夜晚的固定路徑上,1個晚上最多可抓到約300隻。

台江處人員表示,亞洲錦蛙入侵台灣後,族群多在南部,但近來已往中北部移動,最新動態是苗栗也發現亞洲錦蛙的蹤影。

台江處2020年起每年則舉辦1次防治宣導教育活動,教導人們認識及如何捕捉亞洲錦蛙,今年是6月29日的「夜探城西防風林」,讓人見識亞洲錦蛙入侵造成當地生態的影響。

資料顯示,亞洲錦蛙屬於狹口蛙科的中型蛙類,體長可達7.5公分,外表肥胖,吻極短,後肢粗壯有力,背側顏色對比明顯,全身皮膚表面有顆粒狀突起,具有黏液,蛙鳴聲可達70分貝。

亞洲錦蛙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及中國華南地區,相較於其他蛙種,似乎更能適應不同棲地,因皮膚有毒,天敵僅有眼鏡蛇。台灣最早於1998年在高雄林園、鳳山水庫一帶發現亞洲錦蛙,如今南高屏都可發現蹤影。(編輯:黃世雅)1130529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