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AI環境污染辨識系統 1年多稽查開罰逾千萬元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4日電)桃園市環保局為加強城市環境治理,以機器視覺技術打造「AI環境污染辨識系統」應用在空氣品質、河川水質保護、環境衛生及機車噪音管制,去年1月到今年4月裁罰違規案1400萬元。

桃園市政府環保局長陳世偉表示,市府以機器視覺技術打造「AI環境污染辨識系統」(AI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cognition System),陸續完成包含施工揚塵辨識、機動車輛智慧偵測辨識、判煙辨識、水色辨識、環境衛生辨識、營建路污辨識及改裝排氣管辨識等7項AI影像辨識子系統。

陳世偉說,系統結合空品感測器物聯網、水質物聯網及聲音照相等科技,作為空氣品質、河川水質、環境衛生及機車噪音等4大領域的稽查管制,以「AI環境污染辨識系統」開啟城市環境治理新篇章。

陳世偉指出,這套系統以機器視覺的即時監控與辨識取代人力,準確率達80%,每件陳情案約可節省30至45分鐘的時間。若辨識到異常狀況,系統自動以LINE或影像進行告警,有效提升55%稽查效率。透過人機合作模式,從去年1月至今年4月,已裁處違規案件達新台幣1400萬元。

陳世偉表示,「AI環境污染辨識系統」執行後,比對109年至111年3年的平均數據,大氣中硫氧化物濃度改善37%、氮氧化物改善6%及空品不良日數減少23%,河川生化需氧量改善6.4%。比對設置前後,亂丟垃圾的陳情數量下降51%且可減少39%衛生稽查人力。另外,實施「靜桃計畫」後噪音陳情數量也下降23%。

環保局表示,這項辨識系統也獲得智慧城市競賽獎項,包含AI判煙辨識系統榮獲2023年美國「智慧50大獎」及「第三屆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獎)」;AI施工揚塵辨識系統與機動車輛智慧偵測辨識系統則分別獲得「桃園市政府112年創新獎」; AI水色辨識系統也獲得「GO SMART Award 2024」肯定。(編輯:李錫璋)113060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