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日電)部分評論指稱台電中油虧損是因非核能源政策,經濟部今天強調,國際燃料價格高漲是事實,台灣從源頭有效控制通膨效應,使得台灣通膨率(CPI)上漲較他國溫和。
經濟部今天發布新聞稿強調,有關台電、中油虧損是因為非核能源政策的評論並不正確。台灣目前仍使用核能,現有3部核電機組將運作至運轉年限,並不是躁進非核。
經濟部表示,歐元區2022年11月住宅、水電、燃料年增率超過23%;美國11月能源價格年增13%,主要受油價影響的交通運輸服務年增14%;韓國石油價格大漲22.2%,公用事業服務價格年增12.6%。
經濟部指出,這些都是仍有核電的國家,顯示能源價格高漲,帶動CPI上升,是整體通膨嚴重的主因。面對國際性的能源及通膨危機,中油台電承擔虧損,加上台灣從源頭有效控制通膨效應,CPI上漲才會比他國溫和。
經濟部直言,部分人士高度信仰核電,認為有核才正確,否則就是錯誤的能源政策,經濟部對此表示尊重;但說因為非核路線,才讓台電中油等國家能源公司虧損,需要預算補貼,此論述顯然不是事實。
經濟部說明,2022年台電虧損預估達約新台幣2679億元,平均每度電虧損1.1795元,等於每度電的成本,台電吸收約40%;中油公司也在汽油、柴油、天然氣(LNG)、瓦斯(LPG)等產品上大量吸收成本,年度同樣虧損超過2000億元,但也因此將台灣CPI控制在3%左右。
經濟部指出,從其他國家經驗看,若是讓能源價格充分反映成本,使物價通膨狂飆,再重新回頭控制能源價格也來不及,因此先由台電中油吸收,再由政府增資或挹注資源補貼,是相對穩健的作法,亦是考量公共利益、同樣「用稅於民」的狀態。
經濟部再次強調,能源政策可以討論辯證,但國際燃料價格高漲是事實,也是影響全球電價的最重要因素,扭曲事實的政治語言實在不必。(編輯:林興盟)112010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