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業期盼政府推國家戰略 專家:應以目標導向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建中新竹15日電)美、日、韓等國紛紛將半導體視為重要戰略物資,各國政府大力扶植半導體產業發展,台灣半導體業希望政府能夠推出國家級半導體戰略,當產業界的後盾。產業專家表示,產業戰略應以目標導向,依據目標安排妥適的資源。

IC設計廠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日前示警,台灣IC設計業未來面臨非常巨大的挑戰,政府應推出完整的台灣晶片法案。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發布台灣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提出6大建言,包括擘劃與推動國家層級的半導體戰略、採取積極性的預算編列以強化推動力道、擴大培育IC設計人才並爭取海外人才、重新檢視外商來台設立研發中心政策、強化IC設計核心技術掌握與布局、以及協助業者整併與國際化以促進產業升級。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TSIA會員大會中指出,為維持台灣半導體產業長期競爭優勢,在基礎科學與前瞻研究部分,必須有更多鼓勵研發創新的經費與資源投入,同時發展產業生態系上游的關鍵自主技術,提高先進半導體設備與高階材料在台灣生產的能力。他建議政府應建構半導體產業生態圈。

對於半導體業界近期紛紛向政府提出建言,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認為,主要是產業界有感於各國大力扶植半導體業,未來可能產生的競爭壓力,同時面臨美中科技戰加劇,台灣面臨的地緣政治問題加重,除了業者持續強化自身的競爭力外,更需要政府在外在環境上給予最大的支持。

劉佩真表示,台版晶片法案或許可擴大扶植的對象,祭出更戰略性鞏固台灣第2大半導體供應國的政策,並確保與各國交流過程中防止關鍵技術流失,以回應業者的期待與疑慮。

劉佩真說,在面對半導體業存在供應鏈重組與競合的不確定性,台灣應維護自己的動能性以獲得同盟國的優勢,也需在進行海外策略性投資布局時,確保防止關鍵技術流失,同時排除國內生產的不利條件,力求半導體先進製程持續根留台灣。

另一方面,針對國內半導體供應鏈環節較弱的設備、材料等,應強化與美、歐、日等國合作,使此部分國產化比例能快速拉升。至於人才需求缺口、水電穩定的供應,也是國內半導體業界期望政府能給予相關協助的重點。

劉佩真表示,有鑑於台灣在資通訊、工具機、機械、塑化相關產業,具有極高的潛力能更高度的發揮與半導體產業間的綜效,政府更應掌握此契機,建構半導體相關供應鏈的產業生態圈,讓半導體產業持續扮演驅動台灣經濟成長的引擎。

半導體業界人士說,當全世界都將半導體產業政策拉高到國家戰略層級,超脫經濟發展;基於動態競爭狀況,台灣應該要有長期且更全面性的產業大戰略。

業者表示,半導體產業戰略應以目標為導向,如希望達到多少的市占率或產值,依據目標安排妥適的水、電、人才等資源。半導體廠商不希望因未能做好長期規劃,造成資源排擠,成為其他產業的資源掠奪者。

業者指出,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及IC設計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3大支柱,其中,晶圓代工與封裝測試都居全球領先地位,IC設計為全球第2位,前有美國遙遙領先,後有中國緊追在後,處於比較不利的狀況。

業者認為,政府應盤點台灣在半導體產業各市場區隔中的優劣、勝算,並規劃策略;至於是將資源投入最有勝算的領域中,或是均分到各領域,有賴政府做最好的安排。

業者表示,台灣是半導體設備最大買主,設備供應商卻到新加坡設立亞太中心,政府應透過稅賦優惠,吸引半導體設備大廠來台設立據點,或擴大在台投資,除可就近支持台積電等半導體製造廠,強化競爭力,讓台灣半導體供應鏈更加完整,同時增加就業機會,並讓台灣的零組件、工具機及次系統等有機會進入半導體產業。(編輯:郭無患)1120415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