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民間富有度增加 國銀存款水位3年增逾11兆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謝方娪台北8日電)金管會揭露,今年上半年國銀存款增額衝破兆元、達新台幣1.28兆元,回顧過去3年期間,國銀存款水位更大幅增加11.4兆元,金管會分析,數據反映總體經濟現象,「民間富有度增加了」。

金管會今天公布本國銀行資產品質概況,截至今年6月底止,38家國銀放款總餘額降至37兆1505億元,月減1443億元,為近7個月首見放款餘額下滑,存款總額則達53兆6265億元,月增5034億元,增額創近8個月新高。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明,6月國銀放款餘額下滑,主要有2大原因,第一是政府機關有稅收挹注,短期性週轉金需求下滑並償還借款,合計6月國銀對政府機關放款月減2371億元;第二是時逢季底,企業戶進行負債調節所致。

至於6月國銀存款水位大增5034億元,則有3大主因,第一是股利入帳;第二是政府機關有稅收,進行資金調度轉定存;第三是企業戶進行資金調度,將海外子公司股利匯回。

今年上半年國銀存款水位大增1.28兆元,同時間國銀放款僅增加4959億元,今年6月底國銀存放差擴大至16.47兆元,存放比跌破7成大關,轉降至69.28%,逼近2021年12月底創下的69.23%歷史最低紀錄。

國銀存放比可一定程度反映資金運用效能,不過存放比探低,並非絕對意味國銀「爛頭寸」過多。

童政彰解釋,按照法規,銀行吸收存款不可能全部轉作放款,必須提列一定存款準備金、保留部分現金進行資金調度,剩餘資金再進行金融資產或債務性投資工具操作,例如購入央行NCD(可轉讓定期存單)、股債或衍生性金融商品等,以提高銀行資金運用效率。

童政彰表示,銀行為追求穩定成長,通常會進行財務操作,若放款較少時,銀行會將部分資金投入金融資產投資,因此要評估銀行閒錢是否過多,檢視「現金及約當現金」科目更恰當,根據金管會觀察,全體銀行現金及約當現金水位長期穩健落在1兆餘元。

換言之,即使國銀存放差衝破16兆元,帳上現金及約當現金實際上僅1兆餘元,並非有超過16兆元資金全數閒置。

根據金管會資料,2020年全年國銀存款增加3.9兆元,2021年增加3.8兆元,2022年增加3.7兆元,短短3年期間,國銀存款水位飛速高漲,增額超過10兆元,對比過往國銀存款水位要爬升10兆元,多半需要7至10年左右時間。

金管會官員分析,過去3年即使面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台灣ICT產業及航運業等相關產業獲利表現佳,加上企業資金匯回,大幅推進國銀存款增速。

官員指出,無論是個人戶或法人戶,經過營利活動,個人加薪、企業賺錢,加上海外資金匯回停泊在台灣等因素,均推升國銀存款水位,短短3年國銀存款增額突破10兆元,反映的是總體經濟現象,「民間富有度增加了」。(編輯:楊蘭軒)1120808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