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12日電)美中貿易戰和疫情加速供應鏈重組,外貿協會今天舉辦論壇暨市調發表會,吸引逾200家企業參與。貿協指出,供應鏈重組走向在地化,在東協、印度、墨西哥以及中東歐4大熱區創造新商機,將帶動半導體、航太與智慧醫療等產業發展。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與貿協今天共同主辦「2023供應鏈布局論壇暨市調發表會」,邀請泰國、印度、墨西哥、波蘭等市場專家,聚焦4大供應鏈移轉熱區的布局策略,吸引宏碁資訊、中華工程、台塑石化、台灣中小企銀、第一銀行等超過200家企業參與。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受訪表示,美中貿易戰爆發加上疫情因素影響,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供應鏈從以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為中心,轉向以區域為主的在地化,其中4大熱區分別為東協、印度、墨西哥以及中東歐。
黃志芳在論壇上以「全球供應鏈最新動向與趨勢」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新區域製造中心的4大熱區蘊含的新商機,除了電動車、車用電子、AI伺服器、半導體等科技業之外,也將帶動周邊產業商機,如航太、智慧醫療、智慧能源、傳統產業等。
黃志芳表示,供應鏈移轉有機會紅利共享,企業在布局的同時,須持續關注綠色轉型及數位轉型。
針對台商前往印度布局優勢,印度台北協會副會長楊丹杰表示,印度有優秀和充沛的專業人力,台灣和印度在軟硬體方面可以互補,雖然印度對台商來說還是較為陌生,但進駐印度已是趨勢,建議台商可多運用「Make in India」政策的優惠補助。
塑膠射出成形機大廠富強鑫執行長王俊賢分享印度布局經驗,並提醒台廠拓展印度需考量文化觀念差異;他提醒,台商善用印度政策優惠,但不要過度依賴,當優惠期結束才能繼續經營,另也可借重印度留台學生精通印台雙語的能力。
波蘭替代燃料協會代表指出,波蘭是中東歐最大的市場,是全歐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鋰電池生產者,疫情和俄烏戰爭加速歐洲綠色能源轉型。而中東歐缺乏的技術正好是台灣所長,台灣也需要藉由中東歐的地理優勢打入歐洲市場,雙方是互補的最佳合作對象。(編輯:潘羿菁)1120912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