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18日電)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今天宣布「離岸風電地質與環境感知系統」開放協作平台新功能,可套疊風場規劃位置及環境敏感或限制區位,包括管制範圍、經濟活動、環境保育等24種圖資及地質調查資料,供風場規劃及決策評估參考。
地調所透過新聞稿表示,依據海域地質調查成果,地調所評估分析可能影響風機基礎安全的地質影響因子,包括淺層斷層、沙波飄移、氣煙囪及淺層火成岩等。現有離岸風電規劃場域中,東側近岸區有較多的氣煙囪、南側場域靠近澎湖群島有不均勻分布的淺層玄武岩、中央區的彰雲沙脊有廣泛的沙波移動,北側有較多的淺層斷層等。
地調所指出,透過「離岸風電地質與環境感知系統」開放的協作平台,可直接套疊規劃開發風場區塊與各種地質影響因子在區塊內外的分布情況,平台中3D模式將調查剖面資料,以海底定位最直觀的方式呈現,協助使用者充分認識與瞭解區域的地質概況。
地調所表示,協作平台不需登入帳號即可瀏覽地質影響因子的分布情形;進行區塊鄰避分析則需登入帳號,在平台中自行繪製或上傳指定的區塊範圍,選擇欲排除的地質因子影響性圖層、或環境敏感及限制區位圖層,一次進行多項目的演算分析,快速掌握不受影響的區域範圍及面積大小。
同時,結果可隨時下載再進行個人需要的加值運用,或直接儲存於雲端,方便後續使用。
地調所表示,協作平台的資料對於個別個案場址工程尺度的細部調查與設計有相當助益,離岸風電開發商可透過系統協作平台分析後,使人力物力或資源投放更加高效,大幅縮短繁瑣規劃海域地質普查與精查相關的環境影響說明書等備案時程,支援風電工程的準備階段。
地調所預計114年底完成台灣離岸風場海域區域尺度地質調查,確保離岸風機建構在安全的地質環境下,以確保永續發展,完善藍色國土基礎地質資料。(編輯:張均懋)112091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