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4日電)央行日前下修今年度經濟成長率,總裁楊金龍同步釋出緊縮貨幣政策將持續的訊號,央行此刻展現鷹姿。學者解讀,台灣物價結構改變是現在進行式,有「二次通膨」隱憂,若太早放棄升息選項,一旦二次通膨來襲會「燒得更厲害」。
中央銀行21日舉行第3季理監事會議,結果一如市場預期,理監事會決議利率「連2凍」,同時下修今年度經濟成長率至1.46%。
不過楊金龍在會後記者會上的發言出乎意料地偏鷹,他表示,明年通膨率可望回降至2%以下,央行是否會再升息,要data dependent(視經濟數據而定),但對於貨幣政策基調給出明確答案「緊縮for longer!」
楊金龍進一步解釋,因為看到物價結構轉變的跡象,過去台灣長期物價維持在1%附近,是偏低且穩定的水準,但近幾年接連發生美中貿易戰、COVID-19疫情及俄烏戰爭,且氣候變遷、地緣政治以及全球化改變等不確定性續存,如果物價走揚,高利率自然要維持更長時間。
台灣物價內憂外患 學者憂二次通膨來襲
「二次通膨是現在進行式」,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點出央行沒說出口的隱憂。
孫明德指出,2022、2023年的消費者物價(CPI)上漲率平均都在2%之上,今年6、7月好不容易回落至2%以下,結果8月又衝上去,美國、歐洲也有同樣的情況。
孫明德分析,台灣物價情勢受到內外夾擊,外在因素有沙烏地阿拉伯等產油國擴大石油減產力道,推動油價上漲;此外,鐵礦砂、鋼價等金屬類價格都在漲,糧食類目前還不明顯,但若重要糧食生產國發生氣候變化,也可能釀成新一波漲勢,這些都將為台灣帶來輸入性通膨的壓力。
至於內在因素,孫明德指出,疫後生活回歸常軌,娛樂服務等需求大爆發,帶動服務業景氣復甦,到處都在喊缺工、加薪幅度也大;最近的電價費率審議會決議不調整電價,但考量內需回溫,百貨餐飲等電價取消凍漲,「油價、電價、工資等很多生產要素,都可能成為二度、甚至三度通膨的支撐理由」。
美國聯準會(Fed)9月利率決策會議決議維持利率不變,但重申對抗通膨的態度;台灣央行21日舉行理監事會,也跟進美國聯準會暫停升息的腳步。
不過孫明德提醒台灣跟美國不一樣,他指出,台灣不只有外部的油價壓力,還有內部需求爆發,而且利率水準遠比別人低,建議央行第4季仍應審慎觀察國內物價走勢,不能過早放棄升息選項,否則二次通膨一旦來襲,通常會比第一次更嚴重,「好比小朋友發燒,醫生開了3天藥,如果只吃一天就不吃,後面可能燒得更厲害」。
緊縮貨幣政策將走更遠 房貸族留心財務操作
央行去年起連續5次升息,直到今年6月,看到國內景氣持續下滑,才按下升息暫停鍵,9月理監事會決議利率「連2凍」,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通膨隱憂仍未平息,央行並未鬆口升息循環已經告終。
楊金龍於記者會上表態緊縮貨幣政策將持續更久,這也意味,不論企業還是房貸族,對於當前甚至往後的利率環境,都得重新調整心態面對。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國內經濟成長動能放緩,先前有學者喊出應預防性降息,如今央行否決此路,等於斷了大家認為降息後、資金將流向房地產的念頭。
徐佳馨表示,房貸族的房貸一還就是20年,央行說緊縮貨幣政策延續更久的同時,又調降經濟成長率,顯見未來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建議購屋族、房貸族在衡量財務空間時,應以2.5%的利率天花板來規劃,為自己留點餘裕。
徐佳馨並提醒,政府持續各項健全房市措施,現在房市漲不多、跌不下,呈現高檔震盪盤整,自用族還是可以進場,但「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不宜操作太大的財務槓桿,在現金流有限的情況下,也不要把財務捏太緊。
至於企業經營層面,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教授梁國源指出,台灣當前政策利率1.875%的水準,和國外相比並不算高,但大環境不好、不確定性仍多的情況下,借貸成本增加對於現金部位不足的企業仍是負擔,提醒企業面對外部不確定性,財務規劃更要審慎。(編輯:潘羿菁、楊蘭軒)1120924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