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碳燃氫拚減碳 台電興達年底導入混氫氣5%發電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劉千綾台北14日電)台電今天和中研院共同發表去碳燃氫技術,台電表示,首次成功串接商用小型發電機組,今年9月以混氫10%比例運轉發電,力拚年底前導入興達電廠氫氣5%混燒示範,估計每年可減少超過7000噸碳排放量。

中研院預估,產出的零碳氫氣可提供台電所需氫氣約1/20,助攻低碳化發電。

台電與中研院今天上午於台電綜合研究所樹林所區舉行「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布會」,總統蔡英文和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經濟部長王美花等人親自出席。

台電表示,去碳燃氫是將天然氣以高溫裂解為氫氣與固態碳(碳黑),產製的氫氣可做為發電及工業使用,碳黑則可用於精密、高產值化工業生產原物料。現階段目標是年底前將與中研院合作產出的氫氣,應用於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氫氣混燒示範。

廖俊智致詞表示,台灣有約50%碳排來自發電,僅靠現有技術無法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因為以天然氣和重組製氫再發電的碳排量雖然比燃煤少,不過排出來的碳仍須靠後端碳捕捉和封存技術處理。

至於電解水產生「綠氫」,廖俊智表示,由於綠氫製造需要使用再生能源,但台灣綠電正在起步階段,因此較難產生足夠的量產生綠氫。對此,中研院提出「淨零五支箭」,包含去碳燃氫、深層地熱、洋流發電、高效能太陽能板和生質碳滙等淨零科研技術。

有關去碳燃氫技術,廖俊智說明,在天然氣尚未燃燒之前,把甲烷裂解成氫氣和固態碳,如此一來,燃燒後便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產生的固態碳也具有附加價值,可用於精密、高產值化工業生產原物料。

廖俊智說,去碳燃氫技術產出淨能量為投入能量6倍,投入能量為電解水耗能的1/7,產出無碳電量為投入電量的3倍,對淨零碳排目標是正向發展;此外,不須額外興建儲存和運送等基礎設施,在發電廠旁邊裝設去碳燃氫的裝置,即可直接送入渦輪機發電,可減少儲氫和運氫挑戰。

不過廖俊智表示,目前並無純氫的大型渦輪發電機,未來隨技術演進,將逐步提高去碳燃氫的轉換率,以及混氫比例,逐步降低發電碳排。

展望未來技術研發願景,中研院永續科學中心執行秘書陳于高致詞表示,去碳燃氫規模和效率有待提升,需要長時間運作來提升穩定度和裂解效率;氫氣應用也可投入石化鋼鐵產業,並達成低碳、零碳化的國際認證標準。

陳于高會後受訪表示,台電興達電廠混燒的氫氣大部分仍為氣體公司提供,中研院透過去碳燃氫技術的製氫過程可達到零碳排,估可提供台電所需氫氣占比約1/20,約兩個槽車的量,相當於680公斤氫氣。

關於興達混氫5%發電示範計畫,台電說明,將與原廠西門子能源公司合作,以既有燃氣3號機第3部氣渦輪發電機為主體,進行燃燒器改造,並新建氫氣、天然氣混合設備;目標於2025年達燃氣混氫5%發電示範,以此估算,每年可減少超過7000噸碳排放量,未來更逐步提高混氫比例。(編輯:林淑媛)11211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