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1日電)漫畫家簡嘉誠畫筆下的「青空下的追風少年」勇奪日本國際漫畫賞金獎,得知獲獎那一刻,他難掩心中巨大喜悅;但問及漫畫完筆的想法,簡嘉誠笑說,暫時不考慮再畫鐵道漫畫了,「真的很累」。
「青空下的追風少年」是國發會檔案局與漫畫家簡嘉誠跨界合作,先由檔案局研究人員抽絲剝繭台鐵檔案內容,將主題聚焦在戰後台北車站週遭的鐵路運輸復原工作後;簡嘉誠手持畫筆,將檔案素材轉化為青春動人的漫畫,勾勒出兩名少年因跑步而相遇,滿懷鬥志與火車競逐的故事。
不過要將老舊台鐵檔案轉化為漫畫,前期檔案局內部討論、整理,就花了約1年時間,找上簡嘉誠展開合作,雙方持續溝通到完稿,又再花1年時間,耗時2年餘,才催生「青空下的追風少年」。
簡嘉誠表示,當初檔案局找上門時,他非常猶豫,一是先前已經有過2本鐵道作品「時空鐵道之旅」、「阿里山林鐵奇事」,深知畫火車的不易;台灣又有很多鐵道迷,「火眼金睛」緊盯之下,即便是漫畫,也要非常審慎。
「火車零件非常多,車輪、轉向架、蒸氣煤炭爐,太多細節了」,簡嘉誠說,畫一個人,只要畫完頭、衣服、褲子就結束了,但畫一列火車,得花畫好幾個人的時間。
其次,簡嘉誠喜歡的鐵道風情,是火車穿梭在花田、山林之間的美麗畫面,但檔案局提供的鐵道文件,鎖定戰後鐵道慘烈的情況,與他期待的場景有不小落差。
幾經思考後,簡嘉誠想著,既然已經有2本鐵道漫畫,乾脆湊成三部曲,於是答應與檔案局合作。
緊接而來的是第一個挑戰,檔案局將台鐵檔案整理後,彙整為一份頁數多達百頁的「火車快飛」研究案,作為漫畫素材供簡嘉誠參考;然而,要在龐雜的資訊當中挑選適合素材,又必須引人入勝,談何容易。
簡嘉誠坦言,他一開始太貪心了,想把所有東西都塞進去,結果變成許多歷史事件蜻蜓點水,後來再次調整,以鐵道維修員為出發點,總編卻認為人物情感刻劃不夠,一度提議「要不要加個愛情故事進去?」
最後,簡嘉誠靈光一閃,決定以兩名少年熱血追逐火車的故事為主軸,並帶到台北大轟炸、霍亂、省運會等事件,其中打疫苗、運動會等情節,正好呼應近幾年COVID-19、日本東奧,眾人克服困難,朝共同的方向努力前進的心情。
為了忠實呈現台鐵歷史及火車細節,蓋亞出版社特別找來鐵道專家蘇昭旭作為顧問,力求細節真實。
檔案局也履行承諾,對此作品「全力協助」,研究員南下出差之際,特別抽空,清晨5時步行約30分鐘,至台南體育館多角度拍攝該處陳列的蒸汽火車頭,提供給簡嘉誠作為繪製參考。
雖然過程辛苦,這本集結眾人之力完成的漫畫作品「青空下的追風少年」,成功在82個國家地區、587件參獎作品中脫穎而出,勇奪日本國際漫畫賞金獎。
回顧這段創作歷程,簡嘉誠笑說,因為這次合作,更了解台鐵的歷史;他感性地說,現在很難想像,戰後時期,鐵路曾經殘破到一天沒幾班火車、誤點非常嚴重,連貨車都拿來載客,甚至火車都是拼裝車的慘況,「感受到現在生活這麼便利,是靠大家一起努力得來的成果」。(編輯:潘羿菁、林淑媛)1130211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