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記者黃雅詩台北20日電)傳出美國政府考慮與台灣聯合生產武器,國防學者今天表示,這是很合理、可能的做法,台灣許多民防產業早已是美國武器生產鏈一環。
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向中央社表示,因應中共恐於2027年以前犯台,他認為美國最可能將精準彈藥的「結構段」交給台灣生產,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速度,亦即核心技術仍在美生產,但零組件等複合材料可在台生產。
蘇紫雲指出,台灣民間製作國防相關產品的能量本就很發達,例如機能紡織,像製造「抗紅外線布料」或「化學防護服」等,台灣甚至已供應到德國的武裝部隊,用以製作高等級的化學生化防護衣。
蘇紫雲說,在目前背景之下,他認為台美合作生產武器,當然不會像生產F-35戰機這麼直接,可能初步是將零組件交給台灣代工生產,這種模式是最可能。
蘇紫雲表示,許多想定認為中共可能在2027年犯台,為盡快在剩下時間提升台灣戰力,他認為美方可能將精準彈藥,像飛彈或導引砲彈的結構段交給台灣生產。
蘇紫雲指出,台美合作生產武器將是一種「水平分工」概念,核心航空電子部分還是由美國本土廠商負責,飛彈的結構跟部分複合材料則可交給更多協力廠商製造,這部分就很可能交給台灣來生產,最大好處是可降低成本同提高生產速度。
蘇紫雲說,在歐洲模式也有類似模式,如「颱風戰機」就是由多國合作生產,在其他製造業此作法更普遍,以汽車業來說,Toyota這些日本車廠的引擎是在日本本土生產,車身是由台灣生產組裝,如此既符合安全控管,也可提高產量。
美國目前多項售台武器都面臨交貨延宕,對於台美聯合生產武器是否能改善此現象,蘇紫雲認為將有不少幫助。他表示,台灣先前跟美國採購F-16V戰機時,希望相關零組件能在台生產並移轉關鍵技術,就有這樣的背景考量。
蘇紫雲指出,美國F-16戰機生產線近兩年因疫情衝擊跟全球供應鏈影響,交付時程都有延宕,包括給歐洲斯洛伐克的戰機都延遲生產,因此從這個背景來看,台美若開啟合作,除使補足台灣「精準彈藥」需求的期程加快,F-16戰機這類生產線也可能有機會洽談部分移轉到台灣來,此發展符合全球水平分工趨勢。(編輯:蘇志宗)1111020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