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合會標案遭質疑 外交部詳列5執行細節澄清

中央社  / 台北市

(中央社記者賴于榛台北29日電)外交部所屬國合會遭質疑所發包「農產品生產追溯系統及區塊鏈資料庫建置與能力建構創新研發專案」,不符採購合約。外交部今天詳列細節表示,相關說法是錯誤資訊,也不符事實。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日前在立法院質疑上述標案,花了將近新台幣1000萬元預算,原規定建置「私有鏈環境」,卻被建制在零成本的「公有鏈」,不符合採購合約,且資料上鏈後網址也無法連結等等。

外交部今天透過新聞稿羅列5點澄清指出,首先,標案是國合會2020年透過公開招標程序,委託得標廠商辦理。

外交部指出,專案整合包括微型氣象站、土壤感測器等物聯網設備,透過栽培過程中的完整記錄,並結合區塊鏈技術,使栽培端資訊可經多方驗證不被竄改,提供消費市場可信賴的農產品資訊,運用在協助友邦海地的稻米種植計畫。

其次,此專案總經費共計新台幣997萬5000元,內容包含農產品生產追溯系統開發、使用者與系統管理員教育訓練、建置164組田間感測器、區塊鏈資料庫建置及雲端平台服務等。

外交部說,與區塊鏈有關的項目僅占專案一部分,且屬於最末端運用,非核心內容,建置相關區塊鏈資料庫的實際執行費用共計新台幣90萬元,占全案總經費1/10;因此有關區塊鏈總經費千萬元為錯誤資訊,得標後再修改合約的說法也完全不符事實。

外交部解釋,第三是專案原規劃得標廠商須建置私有鏈,實際執行掛在測試鏈是因為當初為降低上鏈成本,原規劃以「以太坊(client geth)」建立私有鏈,然而實際執行時必須將私有鏈的公信力程度納入考慮。

外交部說,幾經評估後,依採購契約辦理與廠商修約,改以「公有鏈」技術進行資料上鏈及驗證,藉以讓專案的資訊更公開透明,現行資料採用測試鏈(Ropsten)進行驗證。

外交部說,目前建置的區塊鏈,在計畫執行過程中也依據當地面臨的挑戰作相應調整,未來此部分將持續在實務上運用,引此所謂資料上鏈後網址無法連結的說法並非事實。

第四,外交部也說,專案從採購到驗收,過程皆公開、透明且符合採購法規定,得標廠商在專案執行上,除人員資格均符合規範,得標廠商也依照需求規範所列的項目完成執行各項內容。

外交部指出,此系統自建置以來,系統運作正常(供現場推廣人員使用的手機端後台資料輸入APP因保固終止改為不公開),已建置收集2178筆紀錄公開供民眾查詢。

外交部說,目前海地明年度計畫仍規劃使用本系統進行優良稻種溯源,並藉可信度資料連結國際組織,以及當地NGO採購國合會輔導優良農民的產品,達到擴大通路及資訊公開效能,充分達成此案的執行目的與效益。

外交部最後強調,此案或有未得標廠商意圖破壞的痕跡,過程完全符合規定,也歡迎檢驗。(編輯:林克倫)1111029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