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30日電)中國染疫人數暴增,美日韓義及台灣紛紛對中國入境旅客附加採檢措施,雖有部分媒體、學者及民眾指控這又是「反華」舉措;但多數人並不在乎,認為只是加做核酸而已,早已習慣。
事實上,儘管中國宣布2023年1月8日起不再針對入境旅客集中隔離,但仍然要求48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並未取消。
綜合紐約時報等媒體報導,美國宣布將對中國入境旅客加做COVID-19病毒檢測的措施,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是個「不相干的問題」。因為經濟不景氣,讓許多中國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保住工作和支付房貸上,而中國政府則須忙於因應嚴重蔓延的疫情。
報導指出,對許多一直考慮出國旅行的中國人來說,多做一次核酸檢測並不是多大的不便,並不把美國的要求當回事。畢竟,中國當局曾經強迫公民接受常態核酸檢測,他們早已習慣,美國的要求只是個「小小的不便」。
現年33歲、在廣州一家初創的科技公司擔任軟體工程師的李寬(音譯)對此表示,「只是出發前做個核酸」,「我們過去三年像這樣的檢測,做很多了」。
在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現年29歲的王曉菲(音譯)也表示,中國在疫情期間對國際旅客的檢測要求,和美國對中國的旅客的要求相比「複雜多了」。美國的檢測政策「是怎樣就怎樣,配合就行」,如果有機會,她會去美國旅行。
中國防疫專家曾光對美國等國加強查驗的作法表示,各國根據自身形勢的變化調整防疫對策,「從科學考慮可以理解」。只要沒有政治目的,隨著中國疫情下降,相信各國也會很快調整。
但正在紐約留學的22歲學生22歲的愛麗斯.蘇(音譯)卻不這麼想。她認為,美國的新規定是「政治性」的,並非科學,「最終都是大國間的對抗」。而她在青島的父母原定2023年1月春節長假過後到美國探望她,在美國宣布新規定後,變得不那麼肯定。
環球時報日前發表復旦大學教授沈逸的文章聲稱,疫情「告訴中國必須認清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中國的言行舉止、各項政策,會面臨美西方輿論和反華政客電子顯微鏡級別的審視。如果稍有瑕疵,就會被無限放大」。
但除環球時報等外圍官媒外,多數中共官媒對美國這項加強查驗的措施淡化處理,幾乎隻字不提,反而報導其他國家對中國旅客表達歡迎態度的消息。以往,它們常會迅速批評任何對中國旅客採取限制措施法的國家。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對此表示,官媒對過多地報導美國的新措施限制會「小心翼翼」,原因是擔心這樣做反而會引起人們對中國國內疫情的關注,激起公眾憤怒。「這件事談論多的話,言多必失」。(編輯:曹宇帆)1111230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