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指控蔡總統主張兩國論 學者:憲法本應與時俱進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吳昇鴻台北7日電)總統蔡英文認為兩岸互不隸屬是事實,馬英九基金會則說,蔡總統主張「兩國論」。學者表示,會有此爭論為時代變遷所致;憲法必須與時俱進而非僵固不變,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打壓中華民國,身為主權獨立的台灣得正視憲法未能解決的爭議。

蔡總統結束出訪前與隨團記者茶敘時表示,前總統馬英九赴中稱台灣和對岸「都是中國」的說法是1970年代論述,以現在情境而言,兩岸互不隸屬是事實;而馬英九基金會發出新聞稿,指總統否定憲法一中原則,公開主張兩國論。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馬英九的論述將許多不同概念混而一談,憲法內提及的中華民國,與當今普遍認知的中國有明顯差異,而對岸主張「世界只有一個中國」亦非中華民國。

董思齊指出,蔡總統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現況如此,台灣主權獨立也是事實。

中華民國憲法與憲法增修條文提及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告訴中央社記者,憲法以「地區概念」進行區分,以較模糊的概念解釋現況。

沈有忠表示,蔡總統陳述了客觀事實,以間接方式表達兩個實體客觀存在的現象,「兩岸彼此屬於不同實質治權,不會有人反對」。

馬英九訪中提及「不論是在台灣,在大陸,在憲法上都屬於一個中國」,沈有忠指出,一個國家只有一部憲法,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部憲法的「一中概念」原本就互不隸屬,馬英九的論述有些矛盾。

根據台灣智庫近年民調結果,約8成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董思齊指出,憲法得符應政治共同體所需。

董思齊表示,目前的憲法「似乎容易讓人造成曲解,馬前總統是個例子,他把不同概念混在一起」。事實上,台灣目前作法為不動憲法本文,而以增修條文取代調整,能不能解決認知差異有待觀察。

不過,董思齊表示,當前未解決的爭議需按現況調整,「憲法要與時俱進,絕對不是僵固不變,每個世代有不同時代需求」。

他舉例,韓國1988年至今的政府,遵循施行的第6版《大韓民國憲法》,通稱「第六共和國憲法」,每個共和時期得以延續正當性。

董思齊指出,若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在國際舞台打壓中華民國,且宣稱代表中華民國主權,此時身為主權獨立國家的台灣,內部可能得進行討論並有所共識,順應情勢做出必要調整。1120407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