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外長聲援台灣 中媒:盼她早日摘掉強硬派標籤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5日電)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訪中,聲援台灣,媒體指她展現了不懼專制的形象;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則評論,美國輿論希望她到中國能夠展示強硬,但「對華強硬派」並非褒義詞,希望她早日摘掉這個標籤。

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13日至15日首次訪中。在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稍早訪中並發表涉台海爭議言論後,德國「商報」認為,貝爾伯克有望在北京展現一個不懼專制的對等夥伴形象,「每日鏡報」則呼籲,必須正告中方,馬克宏的言論不代表歐盟立場。

她抵達中國後在天津接受德國媒體聯訪時隨即表示,台海情勢緊張並非跟德國和歐盟無關,對於全球、尤其德國這樣的工業國家來說,台海軍事升級將是「最糟的情況」。

另她14日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秦剛在記者會上公開交鋒,稱改變台灣的地位是「不可接受的」;海峽兩岸「軍事對抗升級」對整個世界而言將是一種「可怕的情景」。

另貝爾伯克也再度敦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揮對俄國的影響力,呼籲俄國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停戰。她還不忘指出,中國的「政治解決」立場文件並不包含呼籲「侵略者」俄羅斯停戰。

環球時報今天發表社評,指馬克宏訪中後,多次表態歐洲必須加強戰略自主,不應成為附庸,這些言論在歐美引發震動,在此背景下,美國輿論很希望貝爾伯克訪中國能夠展示強硬。

評論指出,實際上不管貝爾伯克來不來中國,說一些什麼話,歐洲內部的自我反思和調整都會發生。中國與歐洲是選擇合作、共促和平與發展,還是選擇分裂和對抗,加重自身危機也給世界帶來更大麻煩,相信歐洲人能夠分清楚。

文章表示,「對華強硬派」在美西方輿論場中好像挺受歡迎的,但它並不是一個褒義詞,已經成為缺乏理性和務實精神的代名詞。中華民族和德意志民族都以冷靜和理性而著稱,期待貝爾伯克早日摘掉這個標籤,以成熟理性的態度推動中德關係持久發展。(編輯:唐佩君/周慧盈)1120415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