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台北特稿)這陣子,中國多地出現了令人費解的「退林還耕」行動,樹林、水泥地甚至馬路被勒令砍伐或挖除,改種糧食作物。不少人私下在問咋回事?怎麼突然重視起糧食來了?是不是要打仗了?
但更多中國百姓心裡冒出的疑問是,好不容易搞了20多年的「退耕還林」、「退湖還田」,政策怎麼就調頭迴轉,改成了「退林還耕」,甚至「退路還耕」呢,這不是折騰老百姓嗎?
特別是「天子腳下、首善之區」的「帝都」北京人,直到近10年前都遇過黃沙漫天的沙塵暴。他們這陣子個個擔心,近10年來好不容易靠「治沙造林」才擋掉許多的沙塵暴,會不會這麼一折騰,把好不容易種起來的防護林砍了種麥子,讓沙塵暴再現北京?
說實話,中國這陣子搞起「退林還耕」,還真的是開始重視糧食問題了。而這背後,則是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糧食始終無法自給自足而出現短缺的恐懼,以至於習近平有「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金句。
而這背後的背後,則是習核心對西方陣營未來可能因為中國對外片面動武,極可能對中國採取禁運斷糧等制裁手段的更深恐懼。畢竟,習核心領導的中國10年來在全球強勢出擊下,如今已被西方陣營認定其有意在南海、台海生事。
這麼說來,「退林還耕」還真的和打仗不無關聯。而習核心的恐懼,其實有跡可尋。
從「退耕還林」開始的1998年到2020年,每年聚焦農業問題的中共「中央一號文件」,總不忘強調「退耕還林」。而2021年的文件,雖仍提到「退耕還林」,但提法卻改成了「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完善政策、有序推進」;到了2022年的文件裡,就看不到「退耕還林」了。
再看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雖然仍提到「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但更明顯的是連提6次「糧食安全」4字。而2020、2021、2022這3年的文件裡,「糧食安全」依序被提到了2次、4次、5次,次數越來越多,也代表了習核心的態度轉變,造成了風向丕變。
更有甚者,則是俗稱「城管下鄉」的「農管」人員,同一時間正式走到台前。穿的制服差不多,作風也差不多,只是管的不一樣。而「農管」們管的重點,就是該種糧食的地絕不能挪作他用。否則就像城管砸地攤一樣,「農管」就來刨樹。
既然風向轉變已成,中國地方大小政府慣有的「一刀切」、加碼執法、上行下效、表面文章等風格,便在各地上演。城市裡,讓成都人引以為傲的環城綠帶,被刨除了好多塊;農村裡,林木、果樹、菜園砍得讓農民心痛。
更有甚者,河南某縣還動員200個公務員花3天時間,在2畝田(約403坪)裡插秧,還派10個攝影拍照宣傳;而有幾個地方政府,分別在停車場、柏油路、操場鋪上一層薄土,成了「退路還耕」,用來應付了事;更有地方政府乾脆在土裡插上鋼筋,鋼筋頂端各釘上石頭,讓航拍及衛星圖看起來,像是插滿秧苗的農田。
為了端牢飯碗,這25年來一輪的折騰,真是苦了百姓,也苦了一幫大小官員。但這樣的轉彎,中國上下並不陌生。
遠的不說,COVID-19的防疫政策,從「動態清零」到「乙類乙管」的生猛;再看對網路科技業,從嚴厲監管到「支持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的迅疾,都透著習核心「吾道一以貫之」的精氣神。
中共治下的中國,對內對外一向以大國自居,也一再強調治理的不易,2000多年前的老子,就有「治大國若烹小鮮」之嘆。如今,從防疫鬆綁到「退林還耕」,中國這個大國倒有點像鍋上的大餅,被來回翻面地烙著。(編輯:張淑伶)1120511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