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31日)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今天表示,國際應更重視違法海底抽砂造成的影響,藉由戰略、法學、海洋生態等手段,共同聲討中國蓄意破壞海洋環境資源的惡行。
海委會與海洋大學今天在台北舉辦「海域受抽砂影響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日本、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等5國專家學者,從區域國家合作、海洋環境生態、國際法與海域執法及因應策略等層面探討抽砂議題。
美國CSIS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波林(Gregory B. Poling)在會議中指出,2013年起,中國在西沙群島一帶以大量抽砂船,大面積抽砂造島,造成當地海域生態浩劫;除外,中國也在南海部署海警船、興建人工島嶼,阻絕其他聲索國的權利。
波林說,在中國境內禁止抽砂行為,但中國卻藉由海警,在南海延伸自己的管轄權,干涉其他國家的行為,這已嚴重侵害鄰近國家權益。中國更利用補助民間漁船協助伸張國家訴求,船隻越大、補助越高,以取得中國的補助。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蔡季廷強調,沿海國雖有利用專屬經濟海域海自然資源的權利,但也必須盡到維護海洋環境的責任,中國抽砂行為影響海洋甚鉅,顯然違反國際法規範,呼籲中國正視並儘速解決。
國海院發布新聞稿指出,馬祖臨近中國大陸閩江口,附近海域砂石資源豐富。2018年起,中國大陸出現砂石荒,中國大陸將馬祖莒光鄉(白犬列島)外海12海浬內劃設為鼓勵抽砂區,以支應大陸沿岸開發工程需求,越界抽砂嚴重破壞馬祖島嶼、海洋生態環境。
依據國海院去年調查研究,馬祖周邊抽砂海域的海床上約有40%面積分布非天然、大小不一的挖掘坑洞群,有些坑洞的面積及深度範圍具顯著的規模(可達到592平方公尺,5公尺深坑洞),顯現馬祖海域的地形地貌已受到抽砂活動而明顯改變。
另外根據浮游生物、底棲生物調查結果,國海院也發現抽砂區域的浮游植物豐度及仔稚魚豐度比非抽砂區域少,具體顯現抽砂活動對海域生態系統的衝擊。
國海院表示,2022年起在馬祖南竿島至東、西莒島周邊海域抽砂活動區域進行「地床地貌測繪」、「浮游生物及水質」和「底棲生態」專案調查,也規劃2023年至2025年擴大調查及監測,建置抽砂海域的基礎生物生態及環境資料。(編輯:黃世雅)1120531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