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布林肯訪中未減分歧 氣氛恐曇花一現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1日電)政治學者鄧聿文撰文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是基於美中都感知到兩國關係已到了不能無視的地步,但雙方的根本分歧並未縮小。如果美中關係未能持續穩定,布林肯訪中營造的和緩氣氛可能會曇花一現。

鄧聿文20日在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發表文章指出,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這次訪問中國,分別與中國2名最高外交官員進行長時間會談,且受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這表明布林肯達到了目的。但要真正穩定雙邊關係,「這條路還很長」,此訪對穩定雙邊關係產生的作用「只是開始」。

他表示,氣球事件影響了布林肯訪中的時程,且讓美中兩國的鷹派聲音抬頭。好在布林肯訪中前,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沒有理會中國在古巴設置竊聽站的干擾,而中方也頂住國內輿論不讓布林肯到訪的壓力,說明雙方確實感知到兩國關係到了不能無視的地步。

鄧聿文認為,布林肯訪中期間與中方達成的「五個同意」,雖然意味著美中高層交流將陸續展開,且讓下半年的「拜習會」可期,但雙方的根本分歧並沒有縮小,立場依然南轅北轍,不可調和。所以,雙方各自才以「坦誠、深入」、「實質性、建設性」形容這次會談。

他分析,這雖然代表雙方敢於直面問題,但也僅停留在這一步,兩國對彼此的戰略意圖還是有著「根深蒂固的疑慮」。其中,從中方公布的會談內容來看,中方對兩國關係現狀非常不滿,並歸咎於美方「錯誤的對華認知和政策」,認為美國會繼續打壓和圍堵中國,不幻想中美關係未來會得到改善。

鄧聿文並針對布林肯訪中「沒有紅地毯」及「習近平端坐中間」的話題指出,這兩個安排代表中方「不看好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也不擔憂由此引發的美方的反感。也就是說,如果美中關係未來繼續惡化,中方已經做好心理準備迎接「驚濤駭浪」,特別是在台灣議題上尤其明顯。

他說,從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及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向布林肯談到台灣議題時來看,中方的用詞一次比一次激烈,意在讓美方明白台灣議題的危險性,同時暗含著中方對美方在台灣議題上持續加碼的舉動,很可能不再容忍,且會有反制措施。

鄧聿文認為,另一方面,美國鷹派一直反對布林肯訪中。而即使是沒那麼鷹派的拜登政府,在布林肯訪中的同時也派遺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訪問日本,和日、韓、菲三國國安高層官員會談,商議如何因應中國的挑釁。

他表示,上述情況表明,布林肯訪中後,如果美中雙方在穩定雙邊關係上沒有持續的跟進,營造的兩國和緩氣氛可能曇花一現。(編輯:邱國強/呂佳蓉)1120621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