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田習如布魯塞爾24日專電)雖經多方多年推動,歐盟仍不肯與台灣洽簽雙邊經貿協定。經濟部次長陳正祺在訪歐結束前夕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歐盟仍在衡量與台灣簽署協定的政治得失,尚待一個「因緣俱足」的突破點,但終會到來。
長期處理國際貿易事務、歷練駐美國與歐盟的陳正祺,22日分別拜會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貿易總署(DG Trade)和成長總署(DG Grow),討論產業及貿易、投資議題,並與歐洲工商協會閉門座談。
他在系列拜會行程結束後接受中央社專訪,分析台灣與歐盟雙邊協定的困難與機會,以及台海風險對外來投資的影響。
陳正祺首先強調,歐盟決策要得到27個會員國的共識、授權,過程長且慢,而且歐盟內部其實一直處於整合的過程,「與台灣的國際關係,對他們來講,需要一段比較長的學習過程,我們也必須學習怎麼跟歐盟往來」。
2015年歐盟執委會在一份貿易政策文件中提到,在與中國協商投資協定的基礎上,歐盟也將分別與香港和台灣「探索開啟投資談判」。這是歐盟與台灣雙邊投資協定(B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的官方倡議之始。
但2019年執委會換屆以來,始終不願做任何進展,甚至以台灣法治佳、歐台已有官員對話機制「所以不必洽簽協定」這種理由搪塞。
陳正祺相信歐盟內部確實如此討論,「跟別國簽,政治上可以得分,但跟台灣就會面對一個不確定的情況,政治上的得失分還會牽涉跟會員國之間的互動,有的會員國覺得衝撞一下很好,有的就覺得幹嘛冒這個險」。
所以歐盟其實不是因為「台灣很乖」所以不用簽協定,而是在利害權衡之間需要再思考,「怎樣的形式、面向來跟台灣(談),可以極小化政治風險、極大化政治和經濟的利益」。
在晶片為王的時代,台灣面對歐盟不是沒有談判籌碼。問他政府是否考慮運用籌碼,陳正祺說「一般人喜歡談籌碼啦、交換啦,但我們真正做這行的是極力避免用這角度看事情」,而且台歐還沒進展到要談彼此有多少籌碼的階段。
他解釋,歐盟承認與台灣的交往不但互惠互利,而且是必要,「只是說我們希望雙方交往能往簽署協議的方向去走,歐盟希望朝向不簽署協議但深化實質合作,這兩個方向在拉鋸」。
「跟籌碼沒有關係,而是台灣身為民主政體,怎樣贏得(歐盟)公眾、政府還有國際間的同情跟支持」,他說,國際局勢在變,歐盟對台灣的同情跟支持也變多,只是歐盟很慢、很複雜。「我們尊重市場秩序、法治和企業決策,非常珍惜民主化的成果,不會把這個拿來當籌碼去交換」。
既然國際局勢近年對台有利,如何促使歐盟願意冒著得罪中國的風險,與台灣洽簽協定?
陳正祺說,首先台灣在歐盟的能見度要提高,近年比以前好很多,「能見度高人家才會跟你討論,而被討論總是有風險,人家覺得你兵凶戰危的,但被討論也有機會」。
他表示,包括歐洲議員、官員訪台,更瞭解台灣的可貴,「慢慢在(歐盟)裡面就會有台灣的聲音,讓他們願意付一點代價試試(與台灣簽協定)」。
「總會有一個突破的點,但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裡⋯⋯有些事件的發生就是剛好因緣俱足」。
他以立陶宛為例,近來台灣與中東歐國家交往變得密切,是從立陶宛開始,而立陶宛讓台灣設代表處,是因為中國的戰狼行徑,對立陶宛民眾挺香港示威的活動過度反應,「本來台灣想設代表處,談了好久,但因為立陶宛民意轉向對中國反感,大家才願意冒風險支持台灣」。
「所以第一是立陶宛民意支持,第二是立陶宛政府的政策呼應民意,第三是老共犯錯,中國戰狼亂咬,歐盟則必須支持會員國的民主人權價值。」
問他中國與歐盟互相有意恢復交往,「戰狼開始披上羊皮」,台灣是否更難等到與歐盟的「因緣」?
「如果相信民主政治,就必須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會因為戰狼披上羊皮就以為它是羊」,陳正祺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那個(突破)點總有一天會來的,只要我們堅持民主價值、人權,還有對言論自由的保護」。
「歐盟在忍受代價,接受戰狼的挑戰,總有一天會因緣俱足,它來了我們就趕快抓住機會全力促成(雙邊協定)」。
在洽簽協定之前,歐盟與台灣還有哪些面向可深化實質交流?
陳正祺認為,產業合作、科研合作可以再加強;此外,台歐經貿關係目前已有部長級對話機制,還可向下深入到「次長級、局長級、承辦人級」的交流,好讓討論事項更具體、細緻,更易落實。
投入涉外事務30多年,陳正祺體認這幾年是台灣機會最好的時候,「也是風險很高的時候,比方說地緣政治、地緣經濟,許多投資人本來不會想,現在變得要去想,那我們要怎麼讓人家覺得台灣安全?」
他說他會告訴外資,不論美國、歐洲、德國商會對台灣投資環境的調查,絕大多數都看好、要維持或加碼投資。至於台海風險,則舉國際戰略專家說法,台海之於全球的利害關係非常高,包括50%國際貿易經過台海、80%貨櫃經過台海,如果台灣出事,世界經濟2兆、3兆美元將消失⋯。
「這些都是對台灣的支持」,陳正祺說,這些支持會讓投資決策者思考台海的風險或可控制。所以「第一,台灣的政府要讓人家信得過,第二,台灣的民主機制也要人家信得過,第三,國際的支持要讓人家信得過。我們一層一層的強化這些機制」。(編輯:陳承功)1120624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