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5日電)在「退林還耕」相關措施引發的爭議延燒多時後,中國官媒近日接連滅火。新華社今天發文說,沒有「退林還耕」這個概念,準確叫法是「整改復耕」,是為了保護耕地和糧食安全。
四川成都重金打造的「環城綠道」4月有部分遭拆除,用作農耕地塊,部分路段的綠化植物被剷除,改種小麥等農作物。港媒報導,過去一年大陸不少地方都在推進「退林還耕」,而這與近年國際局勢不穩、中國重視自身糧食安全有關。
新華社的欄目「千筆樓」今天刊文說,今年以來,部分地方對轄區內違規占用耕地種樹造林的現象進行糾偏,要求整改復耕、恢復種糧。「退林還耕」這個詞是自媒體所創造,以此對照國家的「退耕還林」政策,認為官方朝令夕改。
文章說,自1999年由中共黨中央和國務院作出的「退耕還林還草」重大決策,著眼於改善生態環境。2014年還啓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經過近10年努力,目前,符合國務院批准的退耕地類條件、農民具備退耕意願、部門可達成一致的地塊,「已經基本建設完畢」。
2022年,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等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的通知」,內容指暫緩安排新增退耕還林還草任務,重心是鞏固已有建設成果。
文章說,網友所傳的「種樹改種糧」,實際上就是對違規占用耕地種樹造林的土地恢復種糧;「沒有『退林還耕』這個概念,它的準確叫法,是『整改復耕』」。無論是「退耕還林還草」,還是「違規佔用耕地整改復耕」,都是統籌糧食安全、耕地保護和生態安全作出的重大決策。
針對當前的爭議,文章稱整改復耕「要防止和糾正認識上、理解上、操作上可能出現的偏差」,綜合考慮耕地恢復潛力、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合理安排年度耕地恢復計畫,「有計畫、有目標、有節奏地將耕地找補回來,不能不顧實際強行下任務、壓指標,倒逼基層簡單化開展工作」。
文章說,嚴禁不顧果樹處於盛果期、林木處於成林期、魚塘處於收穫季等情況,強行拔苗砍樹、填坑平塘。
就在昨天,中國農業農村部旗下官媒「農民日報」也發布對官員的專訪,澄清引起水土保持爭議的「水稻上山」是本來就有的旱地改種水稻,並非開山造田;「退林還耕」退的林都是耕地違規種的。(編輯:曹宇帆)1120625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