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穩定或衝突 學者:美台總統大選前半年是關鍵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吳昇鴻台北28日電)世界新聞媒體年會在台北登場,台海議題為論壇焦點之一。學者認為,台海是否穩定或更顯緊張,明年美國與台灣總統大選前的這半年,將是可觀察的關鍵期;而適格的台灣總統應讓中國認知戰爭代價大,同時必須讓台灣與世界在各領域的連結更為緊密。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今天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展開,論壇「台灣及鄰國的地緣政治挑戰」,由金融時報亞洲編輯哈定(Robin Harding)主持,南華早報前總編輯王向偉、中研院特聘研究員吳玉山、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辛翠玲擔任與會講者,討論台灣在地緣政治扮演的角色,以及外媒如何看待美中台關係。

哈定表示,國際局勢是影響新聞報導成果的因素之一,俄烏戰爭爆發後,台灣與中國的問題成為全球最熱門的地緣政治題材,兩岸是否終須一戰仍有變數。

曾擔任駐外記者的辛翠玲表示,沒有人能肯定預料台海是否爆發軍事衝突,但各界應思考中國光是做出圍堵台灣的行動,便造成全球鉅額經濟損失,一旦擦槍走火,中國和世界付出的代價將難以預測。

吳玉山指出,台海衝突的變數有3,首先,當和平統一機率為零時,北京發動戰爭誘因將大增;再者,共軍是否有能力攻下台灣,以及擊退前來支援的外國軍隊;最後,中國是否有能力負擔與承受戰爭帶來的成本,例如來自世界各國的經濟制裁。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9日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外界認為此舉意味雙方試圖建立管道緩解緊張局勢。

吳玉山認為,習近平甫進入黨政軍最高領導人第3任期,美國先前也完成期中選舉,在兩國領導人相較不受國內政局紛擾影響時,是美中暫時降低對立氣氛的時間點。

辛翠玲表示,當美中目前看似能夠對話的時機,亦是台灣的機會,未來台海會趨於穩定,或是更具緊張態勢,明年美國與台灣舉行總統大選之前的這半年,將是值得觀察的關鍵期。

此外,現場記者詢問,台灣總統選舉人選除了以往傳統的國民黨與民進黨,今年出現民眾黨候選人,誰最適格擔任總統;吳玉山表示,台灣領導者應讓中國認知戰爭代價龐大,但也不需批評主張對話的人。

不過他強調,台灣亦應提高自我防衛能力,並盡可能運用任何台灣可在國際舞台發揮實力的機會,與世界產生更多連結。

2023世界新聞媒體年會(World News Media Congress)共有來自57國的500多家媒體、近千名國際媒體人士齊聚,包含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菲律賓媒體Rappler執行長瑞薩(Maria Ressa)也共襄盛舉,是台灣歷來規模最大的國際媒體盛會。本屆活動原訂2021年在台北舉辦,因COVID-19疫情影響延至今年,也是繼2013年的泰國曼谷年會後重返亞洲舉辦。(編輯:蘇志宗)1120628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