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蕭伃君台北13日電)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今天在一場公開演說指出,台灣過去經歷威權政體統治,能明白為什麼許多台灣人不希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他提出「一個中國人的邦聯」為兩岸可能的未來方向,但與會的前外交部長林永樂等人認為目前較不可行。
楊榮文(George Yeo)今天以「一個新加坡人視角下的兩岸關係」為題,在政大公企中心發表演說,並在演說後與前外交部長林永樂、台大政治系教授徐斯勤對談,由台大前校長管中閔主持,前總統馬英九也到現場致意聆聽。
楊榮文在演說中,細數台灣與新加坡的密切交往,並將新加坡定位為中國大陸與台灣這個華人家庭的親戚。他說,能明白為什麼許多台灣人不希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台灣過去經歷威權政體統治,「要是我是台灣年輕人,我也會有同樣的想法」。
楊榮文提出「一個中國人的邦聯」(Chinese Commonwealth)概念,他認為,既然中國大陸曾表示接受「一個中國」後什麼都可以談,台灣就有權利對「一個中國」做出自己的詮釋,中國大陸不應該反對。這個邦聯只是一個可能的架構,細節可以放上談判桌後再談。
他說,香港的情況與台灣不同,香港是回歸,但台灣面對的是中國內戰的延續,需要在對等的情況下協商。
馬英九詢問楊榮文是否有在中國大陸官員面前提過此想法,楊榮文表示,之前沒有,但日後訪問中國大陸時將會提出。
台灣人現在對兩岸關係的看法以維持現狀為最大公約數,但楊榮文認為,台灣的現狀並不穩定,且是因為美國介入,才能維持兩岸分離的狀態。
林永樂同樣認為現狀維持很重要,但他說,現狀會改變,基本要素是穩定與和平。針對「一個中國人的邦聯」,林永樂認為,如果是像大英國協的英國和新加坡,對台灣人可能較有吸引力,「如果變成是一國兩制、變成香港,對大家就沒有吸引力。」
徐斯勤在對談時表示,「一個中國人的邦聯」會遇到許多可能的阻礙,例如兩個政治實體在經濟軍事各種實力上的差距、邦聯內的會員必須在國際組織內有自己的席次、以及各國內部的聲音反而不被重視等問題。
根據國家圖書館學術知識服務網解釋,邦聯指具有主權的政治實體,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締結的鬆散聯合體。(編輯:謝佳珍)1120913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