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唐佩君台北26日電)中國對台灣貿易壁壘調查,更揚言中止ECFA。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表示,中國對台經貿威脅不曾停止,此舉將讓全世界看到中國是一個會撕毀協議的國家,台灣政府及企業部門應有因應。
中國今年4月起啟動對台灣貿易壁壘調查,8月時稱初步調查顯示,台灣貿易限制措施涉嫌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將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下,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
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9月22日聲明支持這項作法,外界解讀似乎為10月中旬的調查結果做預告。
ECFA在2010年6月29日簽署,並在2010年9月12日生效,有學者一直憂心,ECFA是中國政治工具對台灣有政經風險。
陳博志當年對ECFA有不少批評,他25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他當時是反對馬政府洽簽ECFA的方式,呼籲必須與中方協商拿掉一些不公平的競爭手段,且中國不能阻止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等。
既然馬政府已簽,且造成台灣產業更依賴中國、工資難上漲等影響,但仍有一些產業得到好處,且作為國家政府是連續的,因此基於誠信不廢。
他指出,中國對台經貿威脅不曾停止,在台灣大選時刻喊出中止ECFA,目的就是想要影響人心。台灣的態度應該是不要怕,「讓全世界看到中國如何撕毀協議」,想要傷害台灣。
針對中央銀行最新經濟預測提到,如果ECFA中止,將衝擊台灣石化、機械、汽車零組件等產業的出口競爭力。
對此陳博志表示,一個關稅減讓協定停止,當然受到利益的廠商會受到傷害,但台灣廠商是靈活是聰明的,ECFA實施很多年了,有其應對之道。政府很重要的是不要讓廠商措手不及,也有很多廠商早就縮減中國版圖擴大到東南亞例如越南等地。
此外,ECFA實施早收清單上路後,有估計至今為台灣產業界省下逾新台幣2000億元的關稅,對此陳博志認為,關稅利益不能這麼單純來看。畢竟,唸過經濟學都知道間接稅會轉嫁,有很多稅賦仍然會轉嫁到別處。
他指,回頭來看,ECFA省下的關稅相較台灣一年出口數千億美元,利益規模太微小,在政經方面的損失可能更多。(編輯:邱國強)1120926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