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4日電)中國資深媒體人長平在德國之聲撰文分析楓橋經驗,指其核心為「發動群眾鬥群眾」,它不僅來自毛澤東時代,而且一直在中共統治者扮演著重要角色。
長平在德國之聲的文章指出,楓橋經驗始自1963年,在浙江省寧波專區諸暨縣楓橋區產生的依靠群眾就地監督改造「四類分子」的經驗。當時是透過基層組織發動群眾,對存在破壞行為和潛藏破壞活動的「地富反壞」份子進行評審和說理,由群眾監督改造,不把矛盾問題上交。因此,此時的楓橋經驗是「階級鬥爭經驗」。
文章指出,楓橋經驗在不同時期扮演的角色不一致,有時甚至互相矛盾。
1979年,中共決定給地主與富農摘帽,楓橋經驗於是變成「摘掉一頂帽,調動幾代人」,糾正歷史錯誤的「摘帽經驗」。之後,經歷六四,維穩成為中共主流口號,楓橋經驗成為「維穩經驗」。
2002年,胡溫時代的主旋律為和諧社會,楓橋經驗又成了「和諧經驗」。
文章指出,到了習近平時代,楓橋經驗先後成為掃黑除惡、動態清零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對這一歷史名詞的強調,展示他「前後三十年互不否定」,重返毛澤東時代的「經驗」。
長平表示,從歷史脈絡中,可看楓橋經驗不僅來自毛澤東時代,且被歷代中共領導人繼承和實施,即便不稱為楓橋經驗,「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當地,解決在萌芽狀態」是中共維持統治的基本手段。
長平指出,無論是「四清」、「文革」還是「反資產階級自由化」,無論是「計劃生育」、攔截上訪還是「動態清零」,都是上面一聲令下,下面「守土有責」,窮盡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價,進行本地化的「圍追堵截」。
長平最後指,楓橋經驗的實質是破壞法治,「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當地」的要求是毫無道理的。(編輯:呂佳蓉/唐佩君)11211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