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觀察 日學者:朝小野大恐導致對外政策停滯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東京25日專電)台灣總統與立法委員大選後,日本法政大學法學部教授福田円分析,民主進步黨在立法院失去單獨最大黨地位,朝小野大的情況恐怕會讓貿易等對外政策停滯。

福田円在線上論壇表示,分析台灣總統與立委選舉結果可以得出3點結論。首先,民進黨政府雖然繼續執政,但在立法院的席次少於在野黨,變成「弱政府」(weak government)。其次,在對外政策方面,延續總統蔡英文政策的「蔡英文路線」似乎取得民眾信任。

她說,第3點則是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的得票率高於預期,民進黨得票率卻遜於上次大選,顯示台灣的本土政黨似乎分裂為民進黨與民眾黨。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得票率33.49%,則有票源縮小的傾象。

福田說,這次選戰高潮在去年11月下旬的「藍白合」。國民黨從很早階段就希望透過攜手能吸引沒辦法接觸到的年輕人和無黨派層,民眾黨則是資金不足,以及在地方的基本盤薄弱,雙方懷抱政黨輪替的希望簽署6點協議。然而,民眾黨在黨內碰到很大反對意見,最終導致推翻協議,11月23日在君悅飯店上演「無言的結局」。

她表示,「藍白合」對賴清德和民進黨最大的影響是,這使得支持政權輪替的民意愈來愈高漲,以及在選戰最重要的時期被搶走話題。

福田說,台灣過去選戰重點常常放在與中國關係以及安全議題上,但這次選舉,蔡英文的外交與安全政策已經獲得部分認同,因此在外交、安保政策方面,幾位主要候選人之間的差異不大,重點轉而放在民進黨過去8年執政期間沒改善的內政問題,包括提振國內經濟、老人福利與長照,以及確保能源等。

至於中國方面的介入,她表示,共軍從2022年屢次在台灣周邊大規模軍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大統戰」政策、國民黨重要人物訪中、民進黨政治人物的緋聞涉及中國,加上里長受招待到中國旅遊、中國間諜氣球飛越台灣、五月天被中國施壓,以及中國發射衛星引發台灣國防部發布國家警報等,儘管發生諸多事件但影響有限,不僅因為台灣多年來對中國介入已習以為常,對此早有準備,也因為台灣在上次選舉後公布施行「反滲透法」,都有助台灣抵禦中國影響。

對這次選舉結果如何影響台灣的對外關係,福田說,蔡英文路線是採取「踏實外交」做法,透過與民主國家交流,實際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即使邦交國減少,仍努力提升台灣在國際機構的參與度。

她表示,總統當選人賴清德除了繼承這些之外,他去年7月4日給美國「華爾街日報」的投書中還提到「和平4支柱」,包括必須建立台灣的威懾力、提升經濟安全、基於與全世界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

福田說,中國對於台灣選舉的結果批評「不能代表主流民意」,她預料中國會繼續對台灣實施軍事威嚇、外交壓力、經濟威壓,並會關注接下來賴清德在520的就職演說內容,要如何定調兩岸關係。

有關台灣新政權的國際關係,她表示,賴清德選後最先接見的外賓就是日本國會跨黨派友台組織「日華議員懇談會」(日華懇)會長、眾議員古屋圭司,隔天接見美國訪團。基於11月美國總統選舉的方向還不透明,台灣或許會考慮先強化台日關係。

福田說,台日目前在各領域合作,包括安全保障對話、台積電在熊本縣設廠,以及日本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日本與台灣在安保、經濟、社會福利方面遭遇同樣問題,在發生災害時互助形成「善的循環」。然而,日本在1972年與中國建交後,受「一個中國」政策制約,在發展日台關係時不得不考慮對中關係、不能升高兩岸緊張情勢,這種情況現階段不會改變。

她表示,台灣在選後朝小野大的狀況,可能導致個別政黨在貿易等對外政策上停滯不前,議員外交也可能出現停滯,日本必須更努力掌握台灣內部政治情況,以利於研判情勢。(編輯:郭中翰)1130125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