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華盛頓29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一篇文章寫道,在台灣本月13日總統大選前後,幾乎每天都有氣球飛入台灣空域,分析家認為,這是中國企圖削弱台灣獨立的最新行動一環。
文章寫道,在太平洋另一邊的美國,這些氣球令人想起一顆中國間諜氣球去年飛越美國本土並導致美中關係在數月間急轉直下的事件。中方當時聲稱這顆氣球是氣象用途,但有鑑於飛越台灣的「偵察氣球」使用經過算計,這種說法顯得格外牽強。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資深政策研究員甘尼斯(Kristen Gunness)認為中國的航空活動是空中和海上施壓行動的「延伸」,也是「有關加強監視的信號」,但她也說,緊張局勢不太可能更加惡化。
她說:「氣球是大問題,但沒有大到會挑起衝突或危機,尤其如果台灣置之不理。」
然而,專家也真的擔心中國可能對台採取更強勢的行動,特別是在台灣選民所做的決定令北京不滿之後。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曾預言中國會在台灣大選後強化侵略行動。他在本月台灣大選後於「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上說:「一旦發生令他們不滿的事,他們往往會採取行動。」
美國官員警告,與其入侵,中國目前更可能加大對台施壓力道。美方曾示警,2027年可能出現任何軍事行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曾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應在這一年做好準備。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一份新報告指出,多數專家認為,比起侵略,中國較有可能對台實施「軟隔離」或封鎖,不過隔離或封鎖也可能引發軍事衝突。
甘尼斯說,中國正忙著處理經濟走下坡等國內問題,因此今年或短期內不太可能採取行動,除非出現重大且出人意表的局勢升級,例如台灣宣布獨立。
她說:「中國可能會維持目前方向一陣子,因為不想與美國起衝突…話說回來,我真的認為中國會延續…一直以來的做法,基本上就是在台灣周圍執行空中和海上行動,以示他們有能力控制海域和空域。」
文章提到,中國早已對台布設耳目,氣球不太可能在監視方面實際派上用場。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說,這些氣球是中國削弱台灣獨立性的策略一環。
他說:「他們基本上在試圖擠壓空域,然後盡可能地模糊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界線,以塑造某種現狀,讓台灣與中國之間這種融合不再具體或明顯…他們在製造一種不再有明確界線的現狀。」
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在一項分析中警告,中國將嘗試「常態性地利用氣球」,配合其他空中和海上行動去侵犯台灣領土,「以消磨台灣的威脅意識」。
「太平洋論壇」區域事務主任約克(Rob York)說,美中在台灣等關鍵議題方面仍「從根本上」意見相左,但自美國總統拜登與習近平會晤後,美中處於「暫時緩和」狀態。
他說:「台灣大選截至目前並未造成關係嚴重惡化,但(中國共產黨)、習近平一向明白表態,他們對台灣的立場沒有改變。」
約克說,即使中國繼續以氣球威嚇台灣,台灣還是會把重心放在強化防禦上。
他說:「擊落一顆氣球,或實際對抗侵入領域的中國飛機或船艦,這種風險可能不值得去冒…台灣真正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繼續強化防禦,例如持續延長義務役期,並開始在島上做好防禦的準備。」(譯者:曾依璇/核稿:盧映孜)1130130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