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重回白宮聲勢漲 美專家關注中國對台盤算

中央社

(中央社華盛頓/東京/台北30日綜合外電報導)鑒於美國前總統川普重返白宮氣勢日增,觀察家們開始檢視:他若再次執政,將如何影響台灣政策?而北京對台的盤算,包括中方期望統一的時間表,是否也將有所改變?

曾在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政府擔任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的麥艾文(Evan Medeiros)告訴「日經亞洲」(Nikkei Asia):「在川普執政的絕大部分期間,華府最公開的秘密之一便是川普不關心台灣…事實上,有傳言指出,他甚至在與中國官員會面時也這麼說。」

相較之下,喬治華盛頓大學艾略特國際事務學院(Elliott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教授沙特(Robert Sutter)最近為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撰寫評論時指出,現任總統拜登曾4度公開承諾,中國若武力犯台,將動用美軍捍衛台灣。沙特說,這對北京當局有著強大的嚇阻作用。

他寫說:「拜登在台灣若遭遇攻擊時願提供援助的特殊態度,顯示出拜登政府比冷戰最嚴峻時期以來的任何一屆政府都更可能以武力直接介入反擊中國的攻擊。」

沙特接受「日經亞洲」訪問時說,拜登對台的堅決立場已影響了其他美國盟友和夥伴,尤其是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

有關馬尼拉的立場從北京轉向華府,沙特問道:「小馬可仕何必甘冒與中國面對面的風險?」他說:「如果只著眼於自身利益,那就不太合理。但如果是(對美國立場)有信心,那就說得通了。」

假若川普政府的立場沒有那麼明確,外界對美國的看法可能會有所改變。

麥艾文也持類似觀點。他說:「拜登4度表明會捍衛台灣。講1、2次或許還可以把話圓回來,但4次就圓不過去了。」

在喬治城大學任教的麥艾文表示,拜登的聲明「迫使中國再三思考自己的軍事選項,因為在拜登任內,美國將祭出哪些作為是顯而易見的」。

反觀川普,他2023年7月接受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訪問時被問到,要是在他2度入主白宮期間中國武力犯台,是否會不惜與中國開戰也要捍衛台灣?

川普當時並未給予直接答覆。他說:「我不會說開,因為以總統立場,我不會把想法說出來…要是我回答這個問題,會讓我在交涉立場中處於劣勢。」

他還補上一句:「話雖這麼說,台灣確實搶走了我們所有的晶片生意。以前我們自己生產晶片,現在都是台灣製造…我們早該阻止他們,早該向他們徵稅。」

台灣東海大學共同學科暨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潘兆民告訴「日經亞洲」,在川普執政期間,對台灣晶片產業的抨擊可能會加劇。

潘兆民認為,川普的台灣政策是「基於『美國優先』、美國利益,甚至個人選舉利益」,他擔心台灣被用來當作與中國達成協議的交換條件。

東京櫻美林大學(J.F. Oberlin University)特聘教授山田周平對川普有關台灣「搶走」美國晶片產業生意的說法提出質疑,他認為這項發展更像是一場雙方彼此協助的「兩人三腳競賽」。

山田表示,「台積電是支持蘋果(Apple)或輝達(Nvidia)等企業成長的一股力量」,讓它們得以將資源集中在打造更創新的服務或設計上。他估計台積電有7成銷售是賣給北美的科技公司,「台灣搶走美國就業機會的說法違背了歷史真相」。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最近在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舉行的活動中表示,儘管川普不滿台灣在先進晶片領域的主導地位,但他「從未公開表示他不會保衛台灣」。葛來儀說:「我認為這點很重要。」

葛來儀同時表示,北京最近專注於穩定與美國的雙邊關係,且無論誰入主白宮,都將暫時持續這樣的路線。

她指出,中國內部也在爭論拜登或川普誰對北京更有利。

葛來儀說:「他們認為川普是在意付出和收穫的人…他們曾成功應付川普,直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才出現變化。他們知道川普不怎麼重視盟友,拜登則不然,而且他們認為川普一般來說不太重視美台關係。基於上述理由,某些人更喜歡川普。」

葛來儀表示,然而許多中國專家也認為,在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於加州舉行一場成功會晤之後,「他們希望維持這樣的局面,同時不太有信心川普當選後還能如此輕易預測事態走向…因此,他們可能會希望看到拜登連任」。

麥艾文說,中方認為川普當選總統是中國「獲得國際影響力的大好機會」。

他說,川普是會「採取行動降低美國在全球地位、削減美國影響力、遠離盟友」的領導人,畢竟,「在川普第一個總統任期期間,有不少(美國)將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撤出朝鮮半島的傳聞」。

麥艾文表示,就算川普入主白宮不會立即改變中國對台行動的盤算,也將造成一定的影響。

他說:「如果台灣不安、脆弱,中國就能在川普無法讓他們放心之際有了可乘之機。」(譯者:蔡佳敏/核稿:曾依璇)1130130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