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當前美中關係自貿易戰以來最好 但不穩定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8日電)舊金山「拜習會」後美中高層頻頻互動。專家分析,當前兩國關係可說是2018年貿易戰以來最佳時期,但結構仍不穩定,若前總統川普再次當選,勢必對結構不穩定的美中關係造成更多碰撞。

美國之音(VOA)15日刊登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東亞計畫共同主任孫韻的文章「美中關係-在不穩定結構中尋求穩定」,提到上述看法。

孫韻指出,舊金山峰會後美中展開一系列交流,包括1月8至9日在華盛頓召開國防政策協調會談;1月18至19日雙方的金融工作小組在北京展開為期兩天會商;1月31日在北京啟動禁毒合作工作小組首次會議。

其他的高層交流還包括,中國新外長熱門人選、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1月率團訪美,現任外長王毅1月26至27日在曼谷會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等。

但她說,即便如此,美中關係根本結構仍不穩定,美中之間「崛起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並未因美國大選年或中國的國內經濟放緩而改變,中國仍被視為美國的長期戰略威脅。

孫韻指出,對美國戰略界而論,更重要在於,中國的野心和目標並沒有根本性變化,即使中國因目前遭受的困難短期內調整對美政策,這也是戰術性而非戰略性改變。

她說,甚至許多分析家認為,一旦中國經濟恢復起色,中國將迅速回到先前積極挑戰現行國際秩序的狀態。

又因美國將於11月舉行總統大選,孫韻指出,美中關係目前的穩定與改善也面臨美國大選的考驗。若總統拜登(Joe Biden)連任,他的對中國政策具有一定持續和可預見性。

她說,但是拜登政府增強同盟和夥伴關係共同應對中國挑戰的策略使北京大為光火,像是「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美日韓三邊合作、北約(NATO)的印太願景,都不是中方樂見的動向。

孫韻指出,拜登政府也並未修改或解除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主政時期對中國加徵的所有關稅,去年美國對中貿易逆差大幅縮減,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額4272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年減20%。

她說,只要拜登政府不改變對中國競爭的大目標,他的第2任期在科技、經貿和安全政策仍將遵循當前的架構,技術層面的調整不會造成整體結構的改變。

孫韻指出,若川普贏得大選,美中關係極可能將面臨更多波動,目前川普團隊延續他首任期的核心成員,例如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和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他們對中政策目標清晰、路徑明瞭。

她說,川普雖熱愛「交易的藝術」,但是這藝術的顯著特徵之一就是極大壓縮對方的談判空間,以增加自己的戰略籌碼,這一模式運用於對中政策,通常將造成北京的報復或徹底斷絕高層接觸。

孫韻表示,美中關係的結構性不穩定是確定的,但是這種不穩定性是否將激化為衝突,關鍵在於執政者的目標和方式。雖然拜登政府也不會放棄對中競爭的戰略目標,但是更為穩健。

她說,與此相比,川普若主政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勢必更加劇。即便如此,美中關係在這個春天似乎日日向好,未來的道路仍曲折漫長。(編輯:曹宇帆/邱國強)1130218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