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1日電)據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指出,由於憑藉技術自主取代仰賴他人,過去5年中國自國外進口軍備幾乎減半,不過北京向海外採購軍武仍以俄羅斯占大宗。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據SIPRI今天公布的報告,相較於之前5年,中國2019至2023年軍備進口減少44%,排名全球第10大向國外購買軍武的買家。
中國的對外採購仍以向俄羅斯占最大宗達77%,當中的項目包括飛機發動機與直升機的系統,其次是法國占13%。
雖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火仍熾,烏克蘭卻是中國進口軍武的第3大來源國,比重8.2%,主要採購供驅逐艦的燃氣渦輪,以及練-15攻擊/戰鬥教練機所需的發動機。
SIPRI的報告並未說明,2022年初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自俄烏進口軍武的轉變,不過先前的報告指出,2017至2021年,中國自烏革克蘭進口軍備的比重約為5.9%。
SIPRI資深研究員魏士曼(Siemon Wezeman)表示,中國若干裝備的供應,不可能由俄羅斯取代烏克蘭。
他說,起初設計和生產這些船艦飛機,俄羅斯並未製造所需的燃氣渦輪或噴射發動機。實際上,若干俄羅斯的船艦和教練/戰鬥機,也得仰賴烏克蘭輸往中國的同款發動機。
SIPRI的報告指出,由於北京自製重要軍武的能力益增,中國自海外進口軍備驟降,而且隨著自製能力的發展,進口的數量還將再減。
魏士曼指出,過去數年中國多項武器系統已本土化,像是原本引進自俄羅斯用於戰鬥機和運輸機的發動機,以及之前向烏克蘭、法國與德國採購的船艦發動機。
他說,截至目前為止可知,中國與烏克蘭的軍事合作關係產生任何變化,都與中國日益具備自製軍武和重要零件的能力息息相關,自製也是中國的長期政策之一。
魏士曼指出:「2022年的入侵可能使得烏克蘭軍火商更不易供給中國,這或許賦予中國打算DIY的動機,不過至今尚未發現中烏兩國之間的政治嫌隙,損及這方面的軍事往來」。
他說,無須外國援助,去年底中國新版的飛機與船艦發動機開始量產,不過直升機可能是中國最難突破的癥結,長久以來遲遲未解。這也是為何中國一直生產未經法國許可的直升機,但又同時從俄羅斯進口。
魏士曼指出,中國如今也已展現可製造發動機、旋翼和傳動系統的能力,雖然中國仍引進俄羅斯直升機,但數量已非常有限,而且未來數年,中國設計的新款直升機即將問世並可能取而代之。
總體而論,據SIPRI的報告,2019至2023年全球10大軍武進口國排名,當中6國位於亞洲和大洋洲,包括印度、巴基斯坦、日本、澳洲、韓國與中國。
居首的印度占全球武器進口量約9.8%,比2014至2018年的9.1%略增,主要是中印和印巴關係緊張所致,日韓兩國的進口占比也不少,日本4.1%居第6,韓國3.0%居第9,美國是日韓最大的武器來源國。
報告另指出,因為與中國、北韓關係緊張,日韓兩國大幅擴張軍備,其中日本2019至2023年的5年間,武器進口量比2014年至2018年大增155%,而韓國則是6.5%。
魏士曼表示,無庸置疑,日本與其他位於亞洲和大洋洲的美國盟友進口軍備規模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就是擔憂野心勃勃的中國。而美國與盟友們都認同中國威脅,並且美國是亞太地區日益吃重的武器供應國。
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地區的武器進口,來自中國的供應占19%,略高於俄羅斯的17%,成為2019至2023年當地最大的軍備來源國。
歐洲國家2019至2023年進口軍備的數量比2014至2018年倍增,過半武器供應來自於美國,因2022年2月俄侵烏之後至少30國提供軍事援助抗俄,烏克蘭成為歐洲最大、全球第4大的軍備進口國。
儘管以哈戰爭持續且紅海局勢緊張,相較於之前5年,2019至2023年中東國家的武器進口減少12%,不過仍有3國擠進全球10大武器進口國,分別是沙烏地阿拉伯、卡達與埃及。
至於在軍備出口方面,中國出售武器給40國,出口軍備的全球比重5.8%居第4,不過2019至2023年出口軍備的數量比2014至2018年減少5.3%。 而巴基斯坦高達61%的軍備購自中國,孟加拉則有11%的軍備來自中國,泰國也有6%來自中國。
美國的軍武2019至2023年出口給107國,出口軍備的全球比重從2014至2018年的34%,到了2019至2023年達42%。而相同時期的出口數量相比則增加17%,超過其他的武器出口國。(編輯:曹宇帆/邱國強)1130311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