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郵訪專家談花蓮地震 肯定台灣地震防災系統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石秀娟華盛頓4日專電)花蓮外海3日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是921地震後最大規模。華盛頓郵報訪問專家指出,地震災情相對輕微,可歸功於嚴格的建築規範、防災演練、廣泛疏散、防災應對政策及運氣。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4日報導台灣大地震,以台灣因有充分準備,及一點運氣為標題,探討這次地震造成死亡人數相對較少的原因。

報導訪問陽明交通大學土木系副教授單信瑜,及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工程管理與系統工程學系副教授巴伯拉(Joseph Barbera)。他們認為,台灣自1999年921大地震後實施的防災措施有效幫助減災。

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南投縣集集鎮發生芮氏規模7.3地震,造成超過2400人死亡。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花蓮地震至台北時間4日晚上8時40分為止,造成10死、1099傷、705人受困、及15人失聯。

單信瑜告訴華盛頓郵報,台灣過去25年的地震防災有很大進步。政府加強學校、醫院建物的抗震標準,台灣99%的學校符合現行的建築規範。

曾在921大地震後隨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前來協助台灣的巴伯拉指出,台灣嚴格執行地震建築規範,很有紀律。台灣已建立完備的地震緊急因應系統,能有效救災,降低災害風險,在這方面應該受到肯定。

報導提到,在台灣,從小學就有地震防災演習。民眾的地震防災意識也已提高,例如去年消防署舉辦防災知識測驗,題目包括地震發生時是否應立刻去開門(正確答案為否),20萬參與測驗的民眾中有9成答對。

不過,報導也提到,台灣這次地震的緊急因應措施並不完美,7個縣市的民眾沒有收到國家級警報,引發批評。氣象署對此道歉,表示因低估而未發警報。

報導指出,這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相對低,部分是因為運氣。地震發生在早晨(7時58分),許多人在上班途中,而不是在家中;此外震央在外海,而不是在台灣本島,且接近震央的花蓮也是人口較為稀少的地方。(編輯:郭中翰)1130405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