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鍾佑貞華盛頓10日專電)馬習二會與美日高峰會前後召開,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時期的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何瑞恩認為,會議的時機並非巧合,而是美國升級在亞洲的同盟關係時,北京想對外展現未遭孤立,「仍有朋友」。
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今天舉行台灣關係法45週年研討會,何瑞恩(Ryan Hass)等學者與會,「抗中大將」聯邦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則以預錄影片致詞。
1個多小時的研討會除了聚焦台灣關係法在日益動盪的國際局勢下如何顯現彈性,學者也回應馬習二會時事題,及美國總統拜登4度稱要協防台灣的「必考題」。
何瑞恩表示,馬習二會時值美國非常明確地加強及深化東亞聯盟關係,北京也許想藉這場會面對外展現自己並不孤單。台灣民主強韌,能夠承受其前領袖與任何他想見的人見面,「我並不會因為馬習會而憂心,我也不會花太多時間想這件事」。
他也判斷,馬習二會不會改變當前的兩岸關係、美中關係、中國對台政策或台灣的兩岸政策軌跡。
前總統馬英九於台北時間10日下午在北京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數小時之後,拜登與訪美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華府會談。
研討會聽眾關注拜登曾4度公開表態,若台灣遭受襲擊,願協防台灣,是否象徵美國對台政策出現轉變。曾陪歐巴馬(Barack Obama)出訪北京、杭州及秘魯的何瑞恩以與美國總統相處的經驗分析:「當他們把某件事說了4次的時候,他們通常是認真的。」
何瑞恩指出,拜登在公開場合4次提出協防台灣,反映自身的信念。
何瑞恩也抨擊拜登此話一出,白宮卻火速滅火的舉動,「當總統發言時,就讓總統的話說明一切」。拜登的發言反映了美國自二戰以來的一貫政策,也就是不斷調整做法,以因應對台海和平與穩定最直接的威脅。
他說,一如台灣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美國對台灣的行為有所疑慮時,表達的方式是「相當有力且直接」。當美方憂心中國侵略台灣時,拜登也非常明確地表達這些擔憂。
台灣關係法為台美關係提供法律框架及政策指引,何瑞恩觀察,美國國會可能有些「讓台灣關係法更好」的相關討論,但是他對此抱持懷疑態度。原因有二,一是6項保證的內涵包括美國不會修改台灣關係法,再者,過去45年來,台灣關係法並未為任何一屆政府設下障礙。
有別於何瑞恩學者型的內斂發言,即將離開國會的蓋拉格致詞時相當感性。他表示,雖然中共試圖在國際舞台上壓制台灣,使台灣噤聲,台灣人民堅強地表明只有台灣人能決定台灣命運。
蓋拉格說,台灣受到的威脅日益嚴峻,美國必須採取緊急行動,確保台灣不會遭逢烏克蘭的命運,成為下一個被專制政權侵略的目標。
「如今我即將離開國會,我想對台灣人民說,我不會遠去。我現在是、也永遠是台灣的朋友,可能會離開國會,但不會離開這場戰役。」
共和黨籍的蓋拉格從2017年起成為威斯康辛州聯邦眾議員,目前是第4任,2月宣布不競選連任。(編輯:郭中翰)1130411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