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總理蕭茲訪中 中學者:傳遞與中保持合作意願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14日電)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率多名企業家訪問中國。中國學者剖析,蕭茲是中共20大以來第一名赴中訪問的歐洲國家領導人,傳遞了續與中國保持合作的意願,也表明了中、歐沒辦法「脫鉤」。

蕭茲今天清晨飛抵重慶,展開3天訪問,直至16日。這是蕭茲從2021年12月任職德國總理以來第2次訪問中國,上一次訪問時間為2022年11月,即在中共20大後不久。

中新網14日報導指出,蕭茲是今年第一位訪問中國的西方國家領導人,也是中共20大以來,第一名赴中訪問的歐洲國家領導人。蕭茲帶了環境、農業、交通3名內閣首長和西門子、BMW、賓士等德國企業負責人隨行,傳遞與中國保持合作意願。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表示,蕭茲率團訪問中國顯示,德國對於中德關係或中歐關係的看法轉為去風險化、沒辦法脫鉤(decoupling),中德雙方對於目前經貿、國際議題溝通、磋商,將有益於雙方關係。

丁純認為,德國經濟出現停滯、下滑;6月歐洲議會大選,極右翼勢力對於傳統建制黨派形成壓力;俄烏戰爭局勢膠著;川普(Donald Trump)參加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為歐美關係帶來不確定性,這一系列事件,對於中德、中歐關係來說,有挑戰也有機遇。

上海外國語大學歐洲研究負責人胡春春指出,中德有密切經貿往來,這是兩國關係發展的基石,德國經濟目前面臨衰退困局和轉型壓力,更需要鞏固和擴大對中經貿合作,例如中國新能源產業可為德國的環保和能源轉型提供低價技術和產品。

胡春春強調,西方國家近些年逐漸以地緣政治零和博弈思維取代全球化思維,歐盟和德國政界有人倡議去風險化,鼓吹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性;實際上,中國、德國是世界經濟成長重要引擎,雙方共識遠多於分歧、合作遠大於競爭,雙方是夥伴不是對手。(編輯:邱國強)11304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