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日電)曾率先公布COVID-19病毒基因組序列的中國病毒學家張永振,近日被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趕出實驗室後,在實驗室外露宿兩天抗議引發關注與聲援。張永振1日宣布,暫時可以進出實驗室,對支持者與學生表達感謝。
張永振1日在微博發文表示,經上級相關部門協調,現初步同意先恢復實驗室的正常科研活動,目前團隊成員暫時可以自由進出實驗室。
他表示,後續將在上級領導的組織協調下,與公衛中心就實驗室未來搬遷方案、過渡期學生正常生活和科研工作的保障、團隊與中心兩項科研合作協定中未完成的部分,以及他個人的人事關係等尚未落實的相關問題,進一步溝通協商解決。
張永振並感謝所有長期以來一如既往支持他及團隊的學生、網友與各界人士。
這篇貼文迄今獲得2.6萬網友按讚;有人留言感嘆,「頂級的科學家尚且只能微博求助,才能給個講理的結果;就可想而知普通科學家平時被地方政府欺負得有多慘了」;還有人表示,「幸虧。這要是沒有微博,張教授和學生們得被官僚欺負成啥樣」。
2019年底,武漢爆發COVID-19疫情後,中國官方遲遲不對外公開相關病毒資訊,還下令禁止實驗室未經政府批准就公布。
據美國之音報導,2020年1月11日,張永振率先向全球公布COVID-19基因組序列(SARS-CoV-2),這為全球的科學家與政府機構迅速應對疫情奠定了基礎。他的這一貢獻在國際社會廣受讚譽,因此入選自然雜誌(Nature)2020年度十大人物,還被時代雜誌評為2020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
據南華早報報導,張永振率先公布後的隔天,當局就以「整改」為由關閉了他帶領的實驗室。張永振團隊4度申報要求重開實驗室,都沒得到回覆。
美聯社報導稱,此後張永振遭遇一系列挫折和打壓,他被禁止與一些前研究夥伴合作,並被解除了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職務。
2020年10月,華東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成立揭牌儀式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防控樓舉行,張永振和石正麗分別擔任正副所長。張永振雖獲聘正職,但其後與上海公衛臨床中心發生糾紛。
據微信公眾號「知識分子」報導,張永振和該中心的矛盾由來已久。2018年3月,張永振與上海公衛臨床中心達成5年的科研合作協議。但是在協議到期前,2022年11月就被要求停止合作,後來院方的「驅離」動作暫緩。
按照張永振說法,院方仍有人民幣700萬元(約新台幣3080萬元)的科研經費沒有到位,學生們的人員勞務費用和按照單位規定應得的論文獎勵,也應有300多萬元。
對此,南方週末引述上海公衛中心書記范小紅說,該中心與張永振團隊的合作協議早已到期並結清費用,「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張永振教授賴著不走,強買強賣」。
張永振則發文反駁說,雖然2023年與公衛中心的協議在形式上結束,但團隊成員與公衛中心續簽了協議,繼續執行他在2021年以公衛臨床中心為依託單位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他並反問,如果是「賴著不走」,院方「直接驅逐」就好,4月29日又何必公告提供了另一個實驗室供搬遷?
據報導,張永振說,公衛中心主管4月23日片面告知團隊「兩天內搬離實驗室」,但他人在廣州被龍捲風耽誤行程,26日晚才回到上海,一下機就到實驗室。有的團隊成員因為門卡被註銷,怕一出來就進不去,始終待在實驗室做實驗;張永振則因為怕東西被亂動,守在實驗室門口。
4月28日晚上開始,張永振連續兩天睡在實驗室門口,引發輿論關注與陸媒報導,相關話題衝上微博熱搜榜第4位,大陸網友多對這位頂尖學者的遭遇表達難以置信與憤怒。
輿論一面倒後,上海公衛臨床中心4月29日發布通報稱,部分實驗室因改造封閉施工,對於在該區域開展科研活動的張永振研究員團隊人員,醫院提供了另外的辦公及實驗場所,事前醫院已制定相關安置方案並提前告知。下一步將會同有關單位妥善做好安置工作。
張永振1月6日曾發文表示,他的科學觀是「做一個有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科學人」。科學家的學識、認知、良心、公德,是從事科學研究最核心的問題。無論中西方政治,從歷史的維度去看,「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政治」。(編輯:楊昇儒/曹宇帆)1130503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