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俄往來密切 阻礙中歐關係改善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1日電)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結束訪歐,分析指出,他此行僅到訪3國,法國是其中之一,顯然意圖製造西方的分歧,但歐洲忌憚中俄往來密切,如此反阻礙中歐關係改善,以致習近平分化美歐的意圖難得逞。

習近平疫情結束後首次赴歐訪3國,分別是法國、塞爾維亞與匈牙利,美國之音(VOA)今天報導,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法國,習近平所感受到的氣氛與以往已大不相同。

相較於2014年因慶祝中法建交50週年訪法,他今年沒有獲邀參觀凡爾賽宮,巴黎地標艾菲爾鐵塔也沒有披掛歡迎的裝扮。

當地主流媒體「回聲報」(Les Échos)說,習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的會晤猶如暗中較勁;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則說,習本可藉這次到訪機會與歐洲和解,他卻選擇散布分歧。

位於瑞典國際事務研究所(UI)的瑞典中國問題研究中心(NKK)分析師馮西度(Alexis von Sydow)表示,習近平選擇訪法,意圖在大西洋兩岸製造分歧,(在歐洲與美國之間挑撥離間)就是他這次訪歐的目的。

但馮西度不認為習近平的盤算得逞,因為歐洲事實上屬於親美集團,美國對歐洲的影響力甚鉅,中國也難以阻止,歐洲對中國設置貿易壁壘,何況中俄往來密切,更是阻礙中歐關係改善主因。

中國吉林大學助理教授杜本(Bjorn Alexander Duben)也同意馮西度的見解,並說在美國與歐盟之間打入一個楔子,毫無疑問是北京的長期目標之一,也可能是習近平訪歐的主因。

英國廣播公司(BBC)5日報導,處理對中關係,法國是西方的「異類」,包括法國最早與中國開展民用核合作,並曾推動對中解除軍售禁令等,近年澳洲轉與英美合作研發核潛艦,不顧先與法國下訂的爭議,關係曾相當緊繃。

但杜本表示,法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的任何分歧都不應該被誇大,並說習近平訪歐「有趣的遺漏了布魯塞爾」,而馬克宏仍邀請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赴巴黎參加與習近平的會談。

回聲報駐上海記者發回的分析稿指出,中國領導人雖然善於利用歐盟會員國之間的分歧,但馬克宏希望彰顯歐洲的團結。

雖然習近平停留法國期間曾宣示,中法聯合呼籲今夏巴黎奧運全球停火,以回應歐洲對於俄羅斯問題和中俄走太近的關切,但是也僅限於此並未更進一步。

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專家史泰茲(Grzegorz Stec)告訴美國之音,儘管習近平與馬克宏一起呼籲奧運休戰,但中國不太可能以有意義的方式改變對俄羅斯的支持。

何況馬克宏先前關於習近平承諾「不向莫斯科出售任何武器並嚴格控制軍民兩用產品出口」的聲明,並未體現於中國官方發布的新聞稿。

杜本則說,俄羅斯目前最需要中國提供的特定軍民兩用零件,迄今習近平對此並沒有切實的讓步,只是試圖把烏克蘭持續流血的責任,從中國(和俄羅斯)轉移到美國。(編輯:曹宇帆/廖文綺)1130511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