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氣候會談 分析:分歧仍多冀不影響溝通基本盤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4日電)美中在地緣政治和貿易爭議的複雜情況下,近期恢復氣候會談。專家分析,雙方在氣候問題上面仍存在不少分歧,包括氣候資金問題,並指如果不能彌合分歧,至少能夠妥善管控,不要影響到中美氣候溝通的基本盤。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5月7日至16日率團赴美,雙方於8日至9日在華盛頓舉行「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工作組」會議。

中方在會晤後表示,會議回顧美國意在2035年實現100%清潔電力,及中國意在「十五五」期間逐步減少煤炭消費,並通過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等,加快此項工作。

兩國均有意加強為實現各自目標的技術和政策交流。雙方還計劃在今年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COP29)期間,舉辦第2屆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峰會。

結束了華盛頓會晤後,中國代表團10日前往紐約聯合國總部訪問,並會見美國一些智庫機構,並於本周繼續前往加州,為29日至30日在加州柏克萊舉辦的中美地方氣候行動高級別活動做準備。

在紐約參加了與中國代表團會見的華盛頓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氣候中心總監李碩表示,總體來說,中美此次會晤的成果是積極的,展示出儘管中美雙邊關係非常複雜,而且存在很多分歧和矛盾,但雙方仍有共同意願貫徹執行去年兩國達成的氣候合作聲明。

李碩表示,在能源轉型、減少甲烷排放、碳捕獲技術、循環經濟,還有地方氣候合作方面,這次會議都有成果,並規劃了未來一段時間裡中美在這些議題上會如何進一步溝通,是此次會談最重要的成果。

報導表示,此次中美舉行氣候會談之際,中美在多個貿易和政治問題上籠罩著緊張的陰影。

根據美國媒體披露,美國政府會在14日宣布,將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從25%提高到100%,並繼續保留對外國汽車加徵的2.5%額外關稅,這是對川普政府實施的「301條款關稅」進行審查後作出的決定。這意味著關稅幾乎消除了中國電動車進入美國市場的任何機會。

李碩表示,中國對美國進一步的產業競爭性政策,尤其是低碳產業的競爭性政策和貿易壁壘有很大關切。而美方對中方在能源轉型,尤其是去煤問題等非常關切。

李碩表示,中美在氣候問題上存在不少分歧,如氣候資金問題,中美能不能在COP29氣候大會之前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識至關重要。

他說,這些問題恐怕還需要今年餘下時間雙方進一步磋商,「如果不能彌合分歧,至少能夠比較妥善管控,不要影響到中美氣候溝通的基本盤。」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元玲表示,此次中美特使會晤總體評價是謹慎樂觀,一方面雙邊關係至今沒有顯著回暖,而樂觀是因為在此局面下,雙方還是在氣候領域有所互動,對中美氣候外交以及整個中美關係都非常有幫助。(編輯:陳鎧妤/廖文綺)11305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