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8日電)美國下任總統對中國的政策備受關注。兩位美國外交界專家表示,美國由2011年宣布「重返亞洲」後的10年,是「失去的10年」,原因之一是美國長期低估中國帶來的挑戰,但考慮中國對國際秩序持續威脅,「重返亞太」仍是正確戰略。
美國總統拜登和共和黨競選對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天進行2024總統大選首場辯論。外界關注下任美國總統對中國的政策及美中關係的走向。
美國之音28日報導,兩位美國外交界專家卜威爾(Robert D. Blackwill)和方登(Richard Fontaine)的新著作「失去的10年:美國重返亞洲與中國實力的崛起」(Lost Decade:The US Pivot to Asia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Power)最新出版。
該書表示,從2011年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宣布「重返亞洲」,到2021年左右拜登政府開始將部份重心轉向亞洲的這10年,是「失去的10年」。
書中指出,2011年10月,正值美國發生「911」恐怖攻擊事件10週年之際,美國各界對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充滿厭倦。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在「外交事務」雜誌發表文章,宣布隨著伊拉克戰爭接近尾聲,美國開始從阿富汗撤軍,美國正處於一個轉折點。
希拉蕊說,過去10年,美國為這兩個戰區分配了大量資源;未來10年,需要明智地、有計劃地投入時間和精力。因此,美國未來10年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鎖定在亞太地區大幅增加投資,包括外交、經濟、戰略和其他方面。
這就是美國「亞洲戰略轉向」政策,又被稱為「亞太再平衡戰略」或「重返亞太」。
書中總結了「重返亞太」戰略失敗的幾大原因。第一是美國長期低估中國帶來的挑戰;第二是其他地區衝突不斷發生,分散了美國的精力。舊的衝突包括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敘利亞及伊斯蘭國等問題。新的衝突包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以色列與哈瑪斯之間的衝突。
第三個原因,是美國歷屆政府對「重返亞太」的具體目標、財政開支、政策細節一直存在分歧。第四是此議題在美國國內關注度過低,導致沒有一任總統給與足夠重視。第五是亞太地區沒有發生類似珍珠港偷襲或「911」恐攻等具爆炸性事件,引起足夠關注度。
這兩位作者認為,美國在2010年代未能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做出充分回應,可能是自1945年以來美國最嚴重的政策失誤。
在此期間,中國的實力和自信大幅擴張,美國國內分歧加深,世界對美國的意圖、持久力和能力的懷疑日益加深,如今美國在亞太所處的位置比宣布「轉向亞太」時更弱。
該書總結,在目前和可預見的未來,中美之間都不存在任何可以達成的「大交易」。美國和中國有不同的歷史、政治文化、價值觀、國家利益、長期外交政策目標及對國內和國際秩序的看法。兩國政府目前都在爭奪印度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地位,雙方都需要高品質的外交,以避免災難。
不過,兩位作者都認為,考慮到亞洲在經濟和外交上關鍵的重要性,及中國對國際秩序的持續威脅,即使經歷了失去的10年,「重返亞太」戰略仍是美國正確的戰略,也應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基礎。(編輯:陳鎧妤/唐佩君)1130628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