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0日電)歐盟和美國駐中國大使近日分別指出,北京對歐美與中國民眾的接觸與互動製造障礙,令民間交流變得日益困難,甚至某部分的人際交流已經不再可能。
德國之聲9日報導,美國駐中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6月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批評北京阻撓美中文化和教育領域的人際交流,例如中國公民參加美國在中國舉辦的活動,會受到當局的盤查和恐嚇。自去年11月以來,已有61場美方使館主辦的公開活動受到干預。
伯恩斯還說,中國審查部門加強了對美國大使館社群網站文章的限制,並煽動反美情緒。他說即便是相對無害的貼文也會被屏蔽或刪除。使得美中之間的某些人際交流已經「不再可能」。
另歐盟駐中國大使庹堯誨(Jorge Toledo)近日在北京參加了「世界和平論壇」時表示,在COVID-19病毒全球大流行之後,歐盟與中國之間的人際交往不僅一直未能完全恢復,而且距離之前的水準還「很遙遠」。
庹堯誨指出,歐方曾認為,防疫限制結束之後,可以不受阻礙地同中國大學的教授、學生以及智庫學者面對面接觸,但實際情況正相反,「我們無法這樣,因為與我們接觸的所有人都需要得到批准,有時候得不到批准」。
他認為,北京的做法讓歐盟加深與中國的交流互動變得「非常困難」。他指出歐中關係曾經「更加緊密」,但目前「處於一個困難時刻」,「我不認為關係有所改善」。
歐盟和美國駐中大使分別指出,與中國的民間交流變得愈發困難。他們批評北京對歐美與中國民眾的接觸與互動製造障礙。
中國外交部6月時曾回應,伯恩斯「有關言論不符合事實」,反指干擾阻礙兩國人文交流的不是中方,而是美方,稱美國以「國家安全」為藉口,無端滋擾盤查遣返中國赴美留學生,給當事人造成極大傷害,製造了嚴重的寒蟬效應。
德國之聲曾報導,2021年8月,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啟動專項行動,加強對中國赴美留學的敏感理工專業學生的檢查力道。
自2021年以來,少數中國留美學生在入境美國時遭到特別檢查、甚至被拒絕入境。中國教育部、駐美使領館等官方機構都曾就此發出過安全風險提示,並向美方提出抗議。(編輯:唐佩君/廖文綺)1130710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