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中全會 分析:聚焦新質生產力及稅改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4日電)中共第20屆三中全會將在15日舉行,中國學者預計將提及新質生產力、財稅、金融、市場化及國企改革等重點;但德國學者對三中全會的改革措施能夠奏效並不樂觀。

中共20屆三中全會將於15至18日在北京召開,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

新浪財經今天刊出中國經濟學家任澤平「三中全會前瞻」一文,表示本屆議題首先呈現改革要更「進一步」,這意味著可能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

其次,多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表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品質發展等。

文章表示,這次會議重點在「進一步」深化改革,預計將提及新質生產力、財稅體制改革、金融改革、要素市場化改革、國企改革等重點。

文章分析,新質生產力是增強經濟動能的根本,覆蓋3個方向,包括產業鏈供應鏈升級、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及數位經濟創新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要處理好新的生產關係。

其中培育新產業是重點任務,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是關鍵。3月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鞏固擴大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開闢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領域。

財稅體制改革則預計重點是提及消費稅改革,消費稅可能將「下劃」、「後移」及「擴容」。過去消費稅完全歸屬於中央,「下劃」之後將由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共享這一部分稅收;「後移」即是由生產方代繳改變為批發零售商向所在地稅務機關代繳。

此外,消費稅改革預計將擴大徵收範圍,將部分奢侈品、高檔商品納入。

金融改革則以化險、發展和監管並重。一是金融化險體現「化債加監管」長效模式;二是金融發展以「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金融高水準開放」為兩大主線;三是強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至於要素市場改革,以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要素市場化改革包括土地要素改革、勞動力市場改革、資本市場改革、技術及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資源環境要素改革等。

國企改革方面,2024年將是國企改革的關鍵之年,應繼續推進所有制改革、優化招聘制度和公司結構、加強資產負債管理、明確國企功能定位、推動國資監管體制改革。

不過,德國之聲12日報導,德國烏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Würzburg)教授中國經濟的學者費雪(Doris Fischer)表示,三中全會前夕,中共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斷重申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很多人期望能夠有深入而廣泛的稅務改革計劃,這將有利於重新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稅收分配。

但費雪指出,疫情之後,中國經濟並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得到迅速恢復,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房地產危機、地方財政困境,疲軟的內需、結構性的就業問題以及國內外對中國經濟及政治形勢普遍性的缺乏信心。

費雪認為,特別是習近平並不認為中國經濟偏離了軌道,更不會認為是中國政府的錯誤政策導致大多數問題。習把當前中國的經濟困境歸咎於複雜的全球局勢,因此對於三中全會能否為大刀闊斧的稅改方案鋪平道路,以及相應措施能夠奏效,看法並不樂觀。(編輯:唐佩君/謝怡璇)1130714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