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29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登場,智庫專家以「川普若勝選,台灣還能指望美國嗎?」為題投書華爾街日報,分析川普重返白宮可能對台政策,以及美國應如何協助台灣應對中國威脅。
文中提到,美國前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近日在社群媒體發表一連串評論,暗示如果中國發動侵略,美國可能不會出手保衛台灣,而在川普任內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上個月對記者說,「我們必須分擔負擔」,建議台灣應考慮將至少5%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用於軍事開支。
美國退役海軍少將、華盛頓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網路與科技創新中心總監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和基金會的「軍事與政治力量中心」資深主任鮑曼(Bradley Bowman)在文中寫道,如果台灣沒有足夠的國防支出,華府可能不會協防台灣,這完全是川普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寫出的劇本。
當被問及柯伯吉的評論時,川普競選團隊發言人史蒂文.張(Steven Cheung)表示,「官方政策將由川普總統或他的陣營公布,而非他人」。這可能表明川普競選團隊認為柯伯吉的觀點是一種政治負擔。
蒙哥馬利和鮑曼認為,揚言放棄台灣是錯誤且危險的做法,這會削弱美國嚇阻力,增加中國侵略台灣的可能性,恐將導致一場災難性戰爭。北約盟國增加國防開支是有價值且必要的目標,對台灣來說也是一樣。然而,鼓勵夥伴增加國防支出有很多聰明和不聰明的方式。
柯伯吉8月21日稱台灣在充實國防方面「行動緩慢」,並轉發了美國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的國安顧問評論,暗示在北京赤裸裸的侵略下馳援台灣可能不符合美國利益。柯伯吉寫道,華府應該「避免在他們的『核心問題』上不必要地刺激北京」,這與他多年來有效且審慎地主張美國應對北京採取強硬政策,並且大力援助台灣的立場相悖。
蒙哥馬利和鮑曼說,台灣國防支出占GDP的2.5%,與其他民主國家相比,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水準。北約歐洲成員國2024年的平均國防開支估計占GDP的2%。根據北約6月公布的報告,在32個北約成員國中,只有波蘭、愛沙尼亞、美國、拉脫維亞、希臘和立陶宛在國防開支的GDP占比高於台灣。美國今年國防支出約占GDP的3%。
他們認為,台灣的國防支出遠非「落後」,即使將國防開支再增加一倍,台灣仍需美國協助。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經濟和軍事嚴重失衡,中國的經濟規模是台灣的20倍以上。
這就是為什麼台灣和美國採取其他措施是如此重要。台灣應改革其後備力量的發展和使用,建立一個更類似以色列、芬蘭或愛沙尼亞的體系。這些國家利用正規部隊加強後備力量的訓練、動員和戰備。台灣也應該繼續將採購資金集中在反干預能力,如水雷、可攜式防空系統、武裝無人機和反艦飛彈。最後,台灣應增強其關鍵基礎設施的彈性,並減少對中國網路和經濟脅迫的弱點,包括開發替代通訊能力、強化發電能力以及增加液態天然氣儲量。
美國國會議員應制定一項國防預算,以滿足印太司令部(US Indo-Pacific Command)與台灣問題有關的重大戰爭要求。國會應該考慮設立一個單獨的基金,讓美國各軍種可以競爭來滿足這些要求,國防部長辦公室可列出印太司令部最緊迫的需求清單,五角大廈則可監督快速週轉的競爭,以確定哪個軍種能儘快可靠地滿足能力要求。這將進一步使軍種與作戰指揮官的優先事項保持一致,更快地為作戰人員提供所需,並為軍種提供增加現有預算的機會。
國會也應要求五角大廈執行2023年國防授權法(NDAA)要求的美台軍事演習和戰爭規劃。
柯伯吉和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的國家安全顧問韋勒茲-葛林(Alexander Velez-Green)在2023年5月的一篇專欄文章中寫道:「五角大廈經常表示,為台灣問題與中國發生衝突做好準備是首要之務,也確實如此。如果台灣遭中國攻擊,美國在這個地區的軍事地位以及亞洲國家對華府對抗北京能力和決心的信心都將被嚴重削弱。結果將是中國朝全球最大、最重要市場霸權邁出重要一步。」
蒙哥馬利和鮑曼說,柯伯吉當時的說法是對的,而這項論點依然合理。暗示美國可能不會出手協防台灣,將使他致力避免的噩夢更可能上演。(譯者:劉文瑜/核稿:徐睿承)1130829
新聞來源:中央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