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芳:盤點出310座關鍵基礎設施 提高防護量能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26日電)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今天舉行第1次委員會議,外界關注能源基礎設施如何加強防範,內政部長劉世芳說明,已盤點310座關鍵基礎設施,會就人力訓練、加入地方民力等提高防護量能,納入無劇本演習。

總統賴清德今天出席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致詞表示,將從「居安思危、有備無患」、「強化應變、有恃無恐」、「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等3核心要點,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總統表示,台灣人民越團結,國家就更安定;台灣社會準備越充足,國家就更安全。

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發言人郭雅慧晚間舉行會後記者會。媒體詢問,會中是否針對能源基礎建設的防範,以及發生意外時如何應變等進行討論。

劉世芳說明,關鍵基礎設施維運、防護分為3層,包括核心固守、中層阻殲、外圍警戒等,盤點關鍵基礎設施共約310座左右,相關人力及保全訓練、地方民力都會加在一起,提高防護量能,未來在12月或其他小規模兵推會納入,當成無劇本的演習對象。

另外,數位發展部已推動非同步軌道衛星重大災害的應變網路措施,但現在低軌衛星都是國外供應商,媒體詢問,台灣是否就此發展。

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指出,衛星這件事非常重要,數發部已經在洽詢相關服務,並請國家太空中心吳宗信擔任委員,但現僅提出一般性政策建議,且這是很重要、要發展多層次韌性,並未就這議題深入討論。

至於中國從海上破壞離岸風電,台灣如何確保電力韌性,以及會中是否有委員提議考慮核電發展或核電廠延役等議題。

張惇涵回應,今天委員會議上,沒有任何委員或顧問提到核電延役的問題,而提升電力韌性不只發展再生能源,包括除能的系統、電網分散性與分散風險也在規劃當中。

此外,總統府表示,長期關注新興科技、地緣政治、能源基礎設施韌性議題的政大公行系特聘教授杜文苓在會中表示,民眾可透過「自發自用」方式,如屋頂光電等來提高再生能源比例,而不用單一仰賴大電網供給,「這不只是說提高民眾收入,而是可以在國家基礎建設韌性上有所貢獻」。

壯闊台灣聯盟理事長吳怡農也在會中表示,關鍵基礎設施最大兩個安全,分別是網路和系統安全,以及實體的轟炸安全。關鍵基礎設施防護過去幾年政策建立至今,有談到保二的建立、特種防護團的建立,協調國軍、地方警力、民力,實體設施周圍的安全固然很重要,但網路和系統安全也同樣重要,未來應朝這個方向的規劃努力。(編輯:林克倫、張若瑤)1130926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