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人士:全韌性委員會國際肯定 建納民防國安策略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28日電)知情人士今天表示,總統賴清德日前召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建構一套納進「民防」的國家安全論述與策略,讓台灣不只能迅速因應全球議題,國際友邦也能參考台灣民防工作,讓台灣策略成為世界解方。

賴總統於總統府成立三大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於26日壓軸登場後,三大委員會首場會議都已召開完畢。從第一個委員會登場至今,在野黨立委批評「疊床架屋」、「總統府黑機關」,不過,知情人士今天表示,根據外媒報導,相較於在野黨砲火,多位國際友人、專家學者則抱持不同態度,認為三大委員會是韌性溝通的升級強化。

該人士表示,根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務院政治軍事事務局官員赫姆斯邁爾(Greg Hermsmeyer)與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首席副助理部長羅耶爾(Jedidiah Royal),在這個星期舉行的美台國防工業會議上,都對於賴總統將提升台灣全社會防衛韌性列為施政優先要務,表達高度肯定。

美國在台協會(AIT)執行理事長藍鶯(Ingrid Larson)認為,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成立,確實加強台灣全社會韌性,「一個更強韌的台灣,才能抵禦中國的每日施壓與脅迫」。

知情人士說,藍鶯指出,提升社會韌性無法單靠政府達到目標,各領域企業界的配合至關重要,賴總統成立委員會有助於民間與社會溝通,「協調台灣政府部門、產業、學術界與公民社會,我們支持他的做法」。

該人士表示,從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官員等,都展現美國政府對於賴總統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給予高度肯定。

美國之音也採訪了台灣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非常駐研究員趙芳儀,他分析,賴總統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反映出對加強台灣社會韌性的重視。此事在蔡英文政府時已有過討論,但台灣社會並沒有太多人聽過,這表示之前這個議題只在政府範圍內討論,「但是現在賴清德設立政府與民間的合作與溝通平台,等於是以總統的高度在處理這個議題」。

與會人士轉述,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中多位民間代表,也表達對於委員會的肯定。政大公行系特聘教授杜文苓認為,賴總統成立三大委員會直指「整合性課題」,極端氣候衝擊、防疫與健康,都與全社會安全防衛息息相關,納入民力、讓民眾覺得可以在其中奉獻力量,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

與會者轉述,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也說,賴總統召集三大委員會,對於近年面對越來越複雜的複合式災害預做準備,至關重要。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肯定賴總統率領的執政團隊,打破過去「本位主義」思維做事方法,以全社會方向訂定政策、進行規劃,「相信在座民間團體夥伴都很欣慰」。

吳怡農提及,「民防」兩字容易受國內特定政治人物利用與操作,具備高度政治性,但事實上,「民防」在國際法上的定義非常明確,都是以人道為核心出發,保護平民、居民不受災害威脅,且沒有任何一項工作項目,會在民主社會中造成任何衝突。

參與三大委員會的知情人士指出,賴總統成立的三個委員會都與「防衛韌性」息息相關,尤其最後登場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同時建構一套納進「民防」的國家安全論述與策略,讓台灣不只能迅速因應全球議題,國際友邦也能參考台灣民防工作,讓台灣策略成為世界解方。(編輯:楊凱翔)1130928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