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學生遭集體詐騙 小金額、社群分享易失警覺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7日電)中部地區校園發生學生遭集體詐騙案,犯嫌以投資手機、電腦為由,鼓吹學生填寫無卡分期契約。大學輔導人員分析,小金額引誘、透過社群分享等方式,特別容易使年輕族群失去警覺心。

中部地區校園發生學生遭集體詐騙案,疑似通訊行業務員向學生謊稱只須被害人申辦手機或購買筆電等3C產品,並填寫無卡分期貸款合約書,即可賺取現金新台幣5000元,結果學生收到繳款通知後才發現是一場騙局。逢甲大學證實,陸續收到學生通報,統計已有約百名學生受害。

台灣師範大學學務處專責導師室執行長黃志祥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詐騙集團常抓住部分年輕人涉世未深、貪小便宜的心理。3000、5000元對成年人較無吸引力,但對學生來說不算小錢。如果有人告訴你不須什麼本錢就能投資,獲利金額也不多,往往不會有太大的警覺心。

黃志祥也提到,詐騙集團常利用社團、鄉友會的管道,降低學生的警覺。過往很多上線拉下線、類似老鼠會的案例,都是從學生社群中蔓延。台師大各系都設有專責導師室,一收到類似訊息,一定馬上處理,再透過社群廣泛宣導,因為慢了幾個小時,就會有更多人受騙。

黃志祥表示,詐騙推陳出新,學校除了在每年新生座談、集會活動中加強宣導,提醒學生不要隨便去ATM(自動櫃員機)操作付款,「千騙、萬騙,離不開ATM。」也會整理最新的案例、新聞報導,提醒學生注意,「不是要把所有人都當壞人,但提高警覺總是比較好。」

清華大學學務長詹鴻霖表示,幾乎每週都會接到2件學生受騙事件,例如用大量購買遊戲點數優惠做誘餌,學生還不出款,就騙取證件再去借款,讓人負債越來越高。

詹鴻霖表示,面對投資引誘,學生容易有「賭一把」的心態。學校建議有任何疑慮,都先撥打165反詐騙專線,「不要怕冤枉人。」165可提供求證、釐清的方法,就算最後證實是冤枉別人,對方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詹鴻霖也提醒學生,任何看似「一步登天」的投資宣傳,都要特別小心。即便只是蠅頭小利,但背後可能有騙取個資的隱憂,應避免「不賺白不賺」的心理。(編輯:陳政偉)1121027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