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機制免費便利 調解成立率82%創歷年新高

調解機制免費便利 調解成立率82%創歷年新高 | 華視新聞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劉世怡台北29日電)法務部今天表示,全國鄉鎮市調解委員會提供免費、便利等資源,為民眾化解糾紛,力求兩造當事人滿意,又疏減訟源,去年調解成立比例達82%,創下歷年新高。

法務部舉行媒體茶敘,主題為「省錢省事來調解、利人利己創和諧」,法律事務司科長王鉉驊進行報告時指出,全國共有367個調解委員會,委員會不得收取任何費用,且為公正第三人,以輕鬆、和諧、多樣的調解方式化解糾紛,也邀請3位優秀的調解委員進行案例分享;調解委員是調解事件的靈魂人物,其實務經驗及調解哲學相當寶貴。

台中巿西屯區調解委員湯順科指出,處理一件繼母與繼子女案例時,善用小訣竅,以理性分析及感性訴求,最終使雙方達成合意,繼母將房屋交還給繼子女,繼子女也給予繼母合理的補償,順利和解。

高雄巿三民區調解委員會主席葉美利表示,調解優點在於省時、省力、省錢又有保障,她舉例,車禍發生後,如果受害人要提起刑事告訴,有6個月的告訴期間;聲請調解的好處,在於不受限6個月的告訴期間,也就是有告訴權人聲請調解,經調解不成立,調解事件將移請檢察官偵查,並視為於聲請調解時已經告訴。

台中巿潭子區調解委員會主席劉興榮則說,歡喜圓滿是調解的真諦,調解是一門藝術,沒有一定的路徑可遵循,而是必須隨著當下情境,採用最適當的策略,讓兩造都能歡喜接受,達到解決紛爭的目的;他說,節目主持人邰智源挑戰一日調解委員的影片日前播出後,也讓外界更了解他們的任務。

法務部新聞資料指出,在調解案例中可觀察到在不幸事件發生時,或許當事人只期待對方真誠的說明與道歉,如果只顧爭論是非,而忽略了當事人心裡的感受,調解恐難竟其功;透過調解委員愛心、耐心及同理心的引導,雙方得以漸漸卸下心防與敵意,回到理性的溝通,進而可達到雙贏局面。

新聞資料指出,鄉鎮市調解制度為獨特且重要的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對於排解民眾紛爭、疏減訟源及促進地方和諧,幫助很大;法務部為鄉鎮市調解條例的法規主管機關,除了提供法規諮商外,也辦理了調解委員精進研習及獎勵表揚等相關業務。(編輯:張銘坤)1121129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