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情‧旅情‧故國情-玉的故事(五)

張嘉君 李中恩 報導

  本單元介紹看一看,和闐地區老式的玉雕跟新式的玉雕,有什麼樣的差別,我們特別找到了一位雕玉六十年的老師傅現身說法,而和闐居民身處在以美玉著稱的地區,我們也要來聽聽他們有沒有什麼樣特殊的使命感。

  在玉石專家孫世基的帶領下,製作小組有幸見得,和田地區碩果僅存的玉雕師傅依明阿洪,很久沒跟外界接觸的他,見著我們有些靦腆,不過款待客人的方式,一切都還是照著維族的規矩來,特定歡迎客人的手勢,等候客人進門,招待我們上床,床就相當於維吾爾族的椅子,鋪上這層布,就是桌子,接著水果、饢就上了桌,製作小組本來想開門見山,洽談探訪的事宜,但依明阿洪這位老藝人堅持先好好款待我們。

  在閒聊中,依明阿洪漸漸解除心防,他不到二十歲時就開始了玉雕的工作,一做就做了六十多年,最近因為身體以及眼力沒有過去好,因此這幾年來,已經沒有再雕刻了,不過見到我們的誠意跟好奇,這位八十多歲的老藝人,硬撐著身子,為我們示範古法雕玉,磨刀是靠著腳踩的力量產生動力,他手上拿著玉石埋首切割,力道必須掌握得恰到好處。依明阿洪說以前體力好的時候,一天可做一件手鐲,難度較高的也需要兩三天才能完成,他謙虛地說,和田地區的玉雕師傅,畢竟只能做些技術較簡單的工作。

  玉石中的乾坤意理,讓依明阿洪窮大半輩子的時間,沈浸其中,只可惜古法雕玉似乎已經後繼無人了。和田地區目前雖然還有玉雕師父,但他們多半是屬於年輕一輩的雕刻家,再加上多半是利用摩托動力的機械雕刻,實在很難雕出,一些做工比較細緻溫潤的玉雕製品,不過新式現代的雕刻手法,已經是無法扭轉的趨勢。和田地區是世界軟玉之冠的故鄉,它曾經有的玉石光榮,恐怕也得要有有心人士才能將其發揚光大,學美術出身,今年二十三歲的陳曙明,就是較有使命感的一人,他曾經到雕刻技術比較優良的揚州玉雕廠學習,也時時接觸中華傳統文化,希望不會愧對自己祖先,枉為和田人。

  和田的玉石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君王點名進貢的貢品,只是當初多半是以出產玉石材料聞名,雕工還是以江南蘇杭一帶為上,從傳統到現代,比較有使命感的和田地區人民,一直擁有強烈的榮譽感及使命感,希望最好的和田玉都能讓和田最好的師傅來雕,而他們也正一步步努力在做。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