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正邁向新表演新風格

在中國傳統的農曆春節,我們也帶您看看一項精緻優美但卻被逐漸淡忘的傳統藝術,國劇。有人說,國劇即將成為博物館文化,以後要到博物館才看得到。不過很少人注意到,為了避免國劇式微,國劇正在邁向新的表演,新的風格。

這些都是國劇舞台上老中青代的代表演員和導演,其中吳興國還躍上大銀幕成為電影明星,但仍免不了對國劇凋零的感嘆。

國劇台下曾經掌聲不斷,在民國38年到45年的全盛期,光在台灣就成立了包括顧正秋、戴綺霞為台柱,以及軍中設置的共23個劇團,但隨著老成觀眾逝去,新觀眾無法建立,劇團票房銳減、一個個解散,現在只剩下國光和復興劇團勉強維持,到了年底,國光和復興將簡併成一個團,國劇在台灣成為夕陽藝術。

舞台表演的生命力來自觀眾,哪個演員不盼望座無虛席。國劇表演要延續必須不斷增加新觀眾。但是為什麼新觀眾或年輕人總是無法進入傳統的國劇殿堂,名武生朱陸豪認為,現在的小學藝術教育太過重洋輕土了。

在國劇界被尊稱為【戲包袱】、戲齡超過60年的國劇導演張義奎認為,國劇要重回觀眾懷抱,必須先擁抱觀眾,要走精緻野台戲的路子,下鄉推廣。

新生代的國劇劇場工作者朱芳蕙則說時代已經不同,國劇表演該改的很多,最重要的,題材不能和時代脫節,劇本一定要改。

朱芳蕙出身大鵬劇校,曾經得到國軍金像獎最佳旦角,卻忍痛離開舞台,轉赴維也納求學,在不講究學歷的國劇界,朱芳蕙是唯一的博士。她放棄舞台後走出了人生另一條路。國劇未來能不能再走出一條路,所有為這項藝術努力的人都在期待。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