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 為什麼?

  父母的期望、聯考的壓力﹐學者認為﹐這兩個原因激發出中學生的數理資優能力﹐不過﹐上了大學﹐由於國內缺乏專門的科學研究機構﹐加上社會光環全集中在醫師﹐資訊工程師﹐所以優秀人才全往這些領域發展﹐也間接造成國人科學成就﹐到大學之後就幾乎毫無進展。

  做實驗﹐是理化課的重頭戲﹐現在的國中生平均一個月﹐至少有四節課要自己動手做實驗。如果程度屬於資優﹐又要比一般人學的更深更廣﹐像這幾位資優的國二學生﹐每週除了再多上兩小時理化課外﹐數學還要分班﹐一班就只有十幾位﹐而教材是老師自行研發﹐至於內容鐵定比同年級要艱難許多。不斷磨練﹐學生通常都有不錯表現。

  數理表現優異﹐但是談到未來﹐學生卻未必會朝這方向發展。沒興趣卻能表現突出﹐學者認為﹐這是為了滿足大人期待的結果。好職業的觀念甚至影響到中學生未來發展﹐在國內缺乏研究機構﹐加上國人醫生好、工程師棒的觀念﹐資優人才最後都朝錢多行業發展。教育當局再不想想辦法﹐好人才留不住﹐中學生的數理資優能力可能也因此遭到扼殺。(蕭惠文 許永聰)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