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外譯的工作兩岸
這幾年來互有消長;台灣大學名譽教授齊邦媛進行台灣
中書外譯的工作多年,雖然有挫折,但仍持續進行,希
望能讓更多人認識台灣文學,尤其是移民的下一代在他
們未來想尋根,而不懂中文,也能透過這些書了解自己
祖先的文化。
齊邦媛談到多年來的觀察,覺得台灣漸漸成為邊緣
文化,我們的發聲愈來愈像是微弱的火;在蔣經國基金
會的支持下,她多年來已進行了十本書的翻譯,其實這
些書在國外市場不大,當初接洽多年才有大學出版社願
意推出,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是因作家王德威在出版社
擔任顧問才牽線促成決定推出。
這些書籍中如﹁荒原手記﹂只賣四千冊、鄭清文的
書也約三千冊左右而已,她想強調,當初推出這些書並
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是希望能讓台灣文學能在國際發
聲,移民後代能找到祖先本土的東西。
齊邦媛談起,在一九七零年左右,台灣文學因大陸
文革關係而崛起,被國際視為中國文學代表,但這種情
形自一九九零年後中期開始改變,大陸因電影而推出的
﹁大紅燈籠高高掛﹂開始受到國際歡迎,許多大陸文學
作品因電影而走紅,反觀台灣則很少有這種情形。
因此中文作品翻譯成英文,台灣原先佔有全部天空
逐漸被大陸佔去,她說,今天台灣在美國出版連百分之
一,甚至百分之零點五都不到。
對未來台灣中書外譯,齊邦媛直言並不樂觀,尤其
好的文學創作愈來愈少;且台灣本身對中書外譯的作品
反應冷淡,這種情形是她多年從事翻譯最大的感慨。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