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失衡台灣看見鴻溝 貧富打造共好台灣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根據法國知名經濟學者皮凱蒂所發佈的2018《世界不平等報告》,可以發現全球的貧富懸殊已經超乎你我想像!世界排名前10%收入的人,已經掌握全球半數財富,到了2050年世界前1%的有錢人,更將擁有全球40%的財富!貧富差距是世界各國難解的嚴重問題,台灣也無法避免,學者警告,對貧窮的焦慮,以及對富人的仇視,會讓社會氛圍動盪劇烈,無助於國家的整體經濟提升。透過薪資、稅制和社會福利,我們該如何弭平鴻溝,打造均富台灣呢?一起尋找解方。

兩坪隔板房間,衣服、生活用品一覽無疑,這是林育生的棲身之地,剛起床的林大哥,拿手機看影片,這是他僅存的娛樂,也是貧窮人生中唯一的小確幸,然而口袋沒有錢的現實,迫使他得出門叫賣。

辛苦握著助行器走得好艱難,57歲的林大哥行動不便,因為年輕時四處打零工身體出現問題,還曾有中風病史,讓他找工作四處碰壁,最後接受新巨輪協會幫助,住在提供的宿舍,以街賣謀生。

早秋風飛揚,在人潮絡繹不絕的板橋府中商圈,他坐在輪椅上,用沙啞的嗓音吃力向行人兜售面紙、口香糖、抹布等,人們大多視若無睹,撐過紅燈和他擦身而過,沒有收入,生病好幾週的林大哥,怎麼敢去看醫生,街賣者林育生:「有時候借看病的錢差不多1000塊,就慢慢還,今天扣200,明天扣300這樣,留幾10塊吃飯。」

採訪團隊拍攝半小時,才一人願意掏錢,除非氣候不佳,他幾乎天天街賣,每天12小時,月收入平均只有6000元,不及剛出社會年輕人薪水的五分之一,街賣者林育生:「像下雨天就沒出門要看天氣,客人不買你也沒辦法強迫他買。」

林大哥演奏的中年貧窮悲歌,只是一個城市縮影,還有許多像他一樣的貧困者,在社會角落努力生存,即便用洪荒之力想翻身,仍是難以脫貧,無形中演變為貧窮世襲,把社會撕裂成兩個世界,窮學盟統籌巫彥德:「以貧窮這件事情它是連續不斷,而且並不是說現在有一群人就是貧窮者,而是其實好多貧窮狀態是相連在一起的,所以一個沒有選擇的孩子

他可能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沒有選擇的父親,一個沒有選擇的父親,他可能成為一個沒有選擇的流浪者,就是貧窮的複製

跟世襲是不斷呈現的。」

貧富差距不斷加劇,2018年世界不平等報告顯示,全球收入排名前10%的人,擁有財富超過全球人民總收入的一半,如果這樣的狀況不改善,到了2050年,世界前1%富人,會擁有全球40%財富,台灣大學國發所教授辛炳隆:「我想大概當然以國際來看的話都是在惡化,有些國家是比較嚴重,有些國家不是相對來講沒那麼嚴重,但是他最主要是惡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貧富差距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現在進行式,日本300萬女性,年齡層遍及15至34歲,找不到正職工作,為了生計只能日復一日打零工,但日夜兼差仍付不起房租,只能住在不到1坪的網咖隔間,2019年5月時代雜誌封面,是南非約翰尼斯堡的空拍照片,清楚可見貧富差異,雖然只有一路之隔,但對住在右邊的民眾來說,彷彿一道無法跨越的坎,看不到未來跟希望。

在台灣也有一條街兩個世界,在基隆路這頭是高樓林立的商辦,在另外一頭則是斑駁老舊的公寓,明顯呈現落差,主計總處公布2018年家庭收支調查,最高所得組和最低所得組,相差6.09倍,為近6年最高,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也公布2017年綜所稅申報資料,將綜所稅申報戶按高低分成20等分,最低5%平均年所得4.2萬元,最高5%平均年所得476.3萬元,差距高達113.4倍,是歷年新高,而多年來政府只用低收入人口,取代了貧窮人口的定義,加上年收入未達標準,不用申報綜所稅的隱藏人口,台灣貧窮人口究竟有多少?成為不能說的秘密!

台灣大學國發所教授辛炳隆:「最近這幾年隱隱約約我們可以的感覺到台灣有一股仇富仇商的心,原因是什麼開始有些人覺得我一輩子都賺不到錢,為什麼你可以住豪宅,就可以知道就是當社會的階級形成。」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學者提出警訊,階級對立將造成社會失序,無助經濟發展,也不禁令人質疑政府的因應之道?

縮小貧富差距政府從三方向著手,分別是調高基本工資、稅制以及增加社會福利給付,像是連4年調升的基本工資,2016年月薪2萬8元,時薪126元,2020年漲到月薪2萬3800元,時薪158元。

基本工資調升後,月薪漲幅19%,時薪增加32%,行政院再修正所得稅法,包括調高免稅額、標準扣除額和特別扣除額,並調整中低收入老人生活、老農等津貼,最後是減輕幼兒和長期照顧負擔,最大目的是要拔肥鵝毛,照顧金字塔底層!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坦白講一定有它的限制,但這些不做,那更是等於袖手旁觀也好或者等於完全不有作為。」台灣大學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台灣大學國發所教授租稅這個部分,這個工具發揮效果是微乎其微,也就是說,我們幾乎完全沒辦法透過租稅解決達到所得重分配效果,因為給企業減稅,給一些資本利得的減稅,那這些減稅受益人都是有錢人,所以讓有錢人繳的稅反而更少,他的稅率是低的,這樣的話不但沒辦法得到所得重分配,反而讓所得分配惡化程度更嚴重。」

政府即使將縮小貧富視為施政首要,然而貼補弱勢的財政來源卻是最大的問題,加上失控的房價,更加深貧富鴻溝,面對這道難解課題,學者專家試圖提解方!

政治大學地政系前特聘教授張金鶚:「就是囤房稅針對四戶以上課他累進囤房稅率,那他就沒有辦法去囤房,市場上房子必須釋出來,房子釋出來,那供給增加,房價就下跌了。」

台灣大學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如果我們可以真的像北歐國家對高所得人課徵比較稅強化我們社會福利,讓我們社會福利不是一種為了盲目的政治選舉買票,而是真的按照你的需要給你一些福利,那這樣的話我覺得我所期待的最好的方法。」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必須要讓這個廠商能夠賺到更多的錢,他才能付更多薪資,所以我們建議政府可以把產業重新做一個結構調整再來談加薪,我覺得會比較有利。」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托育公共化加了400多億長照就340億,這些雖然不是透過稅或透過現金給付給你,但是包括服務提供也好或者說必要津貼或補助,其實也是減少你的支出。」

縮短貧富差距是大工程,除了在稅制、社會福利制度上面設計,還要在就業、產業和教育體制做搭配,相互配合才能奏效,不過各方利益相互競逐或遊說,加上政治選票考量,都阻礙政策的推動,台灣想要消弭貧富距離還有一段長路要走,而貧窮人想翻身、改寫自己的命運,更得挺過重重挑戰。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