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媽媽撐起一片天 缺角的家 思念與幸福

陳璽鈞 採訪/撰稿 羅哲超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根據社福機構估計,失去媽媽或爸爸的「失親兒」,全台灣有超過20萬人。單親媽媽、爸爸們遭遇了喪偶之痛,不僅得扛起家庭經濟重擔,還要擔心孩子可能被同儕歧視。像是來自越南的新住民媽媽阿賢,先生在五年前罹癌過世,她母代父職靠著幫傭來養育兩個孩子。還有美術老師則是靠繪畫、陪伴孩子療癒失去父親的哀痛。這些缺了一角的家庭,如何互相扶持成長重新面對日常生活?帶您來了解他們的生命故事。

失親兒佟佟說:「我叫佟佟,我在小時候摸到我爸的那個留下來的吉他,然後之後就熱愛上吉他」。

17歲正值花漾年華,綻放青春活力!彈著吉他的大男孩是就讀高中二年級的佟佟,一分對音樂的熱愛,源自於過世的父親。

失親兒佟佟說:「我對爸爸的印象差不多就是,就是看看照片,然後我不知道的時候,媽媽就會跟我講,就是說以前的故事這樣」。

聽說爸爸多才多藝,我總是幻想爸爸能回來,和我一起玩音樂,一起畫畫,來不及拍的全家福,我用畫筆,幫媽媽完成心願。

佟佟媽媽蕭如嵐說:「(爸爸)他滿有才華的,其實我他會攝影,然後又會吉他,然後他的工作是修車子的,然後長得又很斯文,我覺得我是最快樂的新娘,然後真的很幸福,而且佟佟那時候,很小很軟一個,我也不敢幫他洗澡,都是爸爸幫他洗澡的」。

幸福離開地讓人措手不及,佟佟出生九個月,爸爸就因病離開了人世,當時不到30歲的佟佟媽媽蕭如嵐,失去愛無助徬徨,在親友的扶持下,才走出傷痛為愛勇敢。

佟佟媽媽蕭如嵐說:「我如果不勇敢一點,他以後就像我什麼都不敢,都躲在我後面,他什麼都不敢,我覺得我不行,我一定要改變,我為了他我一定要改變,我會覺得說,爸爸不能給他的,我要試著給他,別人如果做得到,我應該也做得到」。

撥開喪偶陰霾,蕭如嵐發揮所長,開了間小畫室當起美術老師,從小文靜害羞的她,轉變為陽光開朗的彤彤老師,而這份力量來自另一位堅強的母親。64歲的吳金雪,一直是家裡的精神支柱,失親路上佟佟和媽媽相依為命,阿媽吳金雪總在身邊默默守護。

佟佟阿媽吳金雪說:「每一次看到她回去,回來要載小孩,我在她面前都不敢哭,她如果車開出去,我就在裡面哭了流眼淚,就是因為怕她看到更難過,遇到了人就要堅強,自己要堅強,你沒辦法永遠靠別人,靠自己最好,父母對孩子就是,一分愛永遠都是這樣,就是一定會支持她們」。

佟佟媽媽蕭如嵐說:「母親節對我意義,我大部分,我還是要感謝我媽媽,因為我真的覺得,她真的很樂觀,一路以來媽媽真的,佟佟跟媽媽改變我很多,就是因為有佟佟,我才當了媽媽,然後他也讓我,學到很多的東西」。

失親兒佟佟說:「如果沒有她們,現在也沒有現在的我,就是很謝謝她們,這一路上的就是照顧關心還有支持,希望我以後就是,都能一直陪在她身邊,就是換我照顧她」。

父親留下的吉他,開啟了佟佟的音樂生命,他的夢想是和朋友組團表演,為了實現目標,在社福機構的協助下,開始上課學習創作。失親的童年,雖然沒有父親,如大樹般的呵護,但他仍被愛包圍成長茁壯,這樣的故事,在台灣各個角落上演。瞄準牆上的小籃框輪流投籃,這是小傑和小安在家的休閒娛樂,少了爸爸的家,兄弟倆常常得自己找樂子消磨時間,等在外工作的媽媽回家。

失親兒媽媽阿賢說:「當初哥哥二年級,然後弟弟是幼稚園大班,爸爸走的時候,我們就說爸爸就是辛苦你了,然後也是跟他講說,我會好好照顧這兩個孩子,我不管多苦或是怎麼樣,我就是小孩子這樣子,為了小孩也要堅強起來,一定要」。

來台15年仍想念家鄉的味道,35歲的阿賢,是來自越南的新住民媽媽,丈夫癌症過世後,獨自撐起一個家,平日是家庭幫傭,只有週末才得以盡情和寶貝兒子們,共享親子時光。有時像朋友般互動,有時又窩在媽媽懷裡撒嬌,就讀小六和國二的小安小傑,小小年紀卻很乖巧懂事,在家會主動分擔家事從不抱怨,這份體貼卻讓媽媽,既心疼又感動。

失親兒媽媽阿賢說:「我最感動的就是第一次,就是他們有開始有那個動作,我下班回來之後,跑來這邊來抱著我,然後就去倒一杯水,給我喝這樣子,然後他就說,我長大之後,我想買一樓的房子,讓妳不要爬得那麼高,聽了就很感動」。

阿賢提供)母子三人互相依偎,看著照片回憶取暖,當年20歲的阿賢帶著對未來的憧憬嫁到台灣,和丈夫一起打拚共組溫暖家庭,但一場疾病,讓孩子的父親從此缺席。

失親兒媽媽阿賢說:「我全的所有的那個愛,都是給他們了,所以有時候我就問他們說,你們有沒有想爸爸,感覺沒有爸爸會怎麼樣,但是小朋友就自己笑笑的,就自己對著我笑而已,他沒有說就是怎麼樣這樣子,也是有一點遺憾,因為我沒辦法就是教得他們的那麼完整,比如說爸爸男生嘛,他會做一些那個事情,讓小朋友會看會學習,但是我就是沒有這個方面來,可以做給小朋友來學習」。

失親兒福利基金會社工游小姐說:「關於新住民的媽媽,其實我們通常都是會先,給予陪伴然後傾聽她們,因為畢竟在台灣,人生地不熟,所以我們會先聊聊,她們在台灣她們的生活,她們的需要是什麼,讓她們覺得不孤單,我們其實可以,陪著她們一起走,一起面對的」。

失親兒福利基金會台北社工督導林海恩說:「媽媽是新住民,所以她其實在台灣,也沒有娘家的一個支持跟幫助」。

針對個案,提供不同協助!前身是台北市孤兒協會的失親兒福利基金會,成立超過半世紀,陪伴四千多個失親家庭,董事長黃寶慧也是單親家庭出身,最懂失親兒的痛。

失親兒福利基金會董事長黃寶慧說:「失親的這個背景,讓我自己覺得,有一種跟別人不一樣,然後在內心裡面有一種害怕,就是真的就是,害怕別人會欺負我,然後也是有一種自卑,那我也一直期待說,能夠現在在做這樣的工作,就是用希望能夠陪伴這些,喪親的家庭,特別在小的時候喪親,是需要多一點的陪伴,幫助他們走過來的」。

全台失親兒超過20萬人,照顧資源卻有限,頂著逆風、基金會仍為失親家庭撐起大傘!在社工的陪伴和後援下,失親家庭更能無畏前行。佟佟媽媽蕭如嵐說:「我覺得每一個母親,遇到了孩子,妳一定會成長,我覺得媽媽是無敵的,媽媽是厲害的,什麼事都可以去,很勇敢地去改變的」。

失親兒媽媽阿賢說:「我就覺得這幾年來,雖然是辛苦,但是我學習的很多,到了今天我覺得很值得,非常非常的值得」。

失親的痛,留下不可抹去的烙印,但傷痕中也承載了無盡的感謝與力量。缺了角的家,有無限的思念,也有更深刻、得來不易的幸福,堅強的母親與孩子們,共度人生低谷,憑藉韌性和勇氣,迎向未來高峰。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